【記者陳世旺報導】大數據可提升醫療品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資訊部曾志仁副院長利用大數據資料庫,連結病人的醫療數據,按照專業的測量,篩選出2公分作為治療黃金線, 如果子宮頸癌大於2公分以上, 建議開腹比較安全,2公分以下做腹腔鏡手術,這是子宮頸癌精準黃金線- 2公分。
這項黃金評估技術,提供給病人最適切的手術方法,以及最適當手術範圍,清楚地讓病患知道,該用標準治療,還是微創治療?知道該拿子宮,還是不該拿子宮?該生育,還是不該生育?
為了提供給民眾最好的治療方法,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建立一個標準- 子宮頸癌精準治療黃金線就是2公分。子宮頸癌在2公分以下,如果還有生育需求,也適合保留子宮,2公分以上, 風險就會提高了,子宮頸癌精準黃金線- 2公分就是精準判斷的黃金線。
中山附醫制定了精準的測量方法,讓民眾有最好的治療依據,再採用新式的神經保護手術技術與子宮保留手術技術,就不會影響到病人的健康、生命、以及身體生育的功能。
腹腔鏡手術存活率比傳統手術少10% 。復發率大4倍
曾志仁副院長指出,子宮頸癌黃金線指標,最重要的起源,是在2018年國際重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發表,子宮頸癌的手術採用微創腹腔鏡的手術,它的預後跟開腹手術比較有很大差異,腹腔鏡手術存活率會減少百分之10,腹腔鏡手術復發率比傳統開腹手術增加了4倍。
子宮頸抹片檢查可早發現早治療
曾志仁醫師建議台灣婦女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號發於25~45歲的婦女,初期的子宮頸癌往往沒有症狀,晚期可能有不正常的陰道出血、骨盆腔疼痛。多數是在子宮頸抹片檢查時意外被發現。
未發生性行為前打子宮頸癌疫苗
罹癌風險因素包括基因、抽菸、免疫不全、常使用避孕藥、不安全性行為、多重性伴侶等。據統計,91%的子宮頸癌是因為感染HPV病毒(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女性可以在未發生性行為前打子宮頸癌疫苗,即HPV疫苗,預防HPV病毒感染。
37歲銀行上班的黃小姐 ,婚後未生育 ,沒有做過抹片、沒有打過疫苗 ,發現不正常出血 ,腫瘤 已經1.5公分 ,經過核磁共症與正子掃描: 沒有轉移 , 決定做: 腹腔手術+ 神經保護手術 + 子宮保留手術 。術後一年半後, 自然懷孕35周,剖婦產生下男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