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非典型主動脈剝離症狀常被誤診感冒或心律不整

【記者陳世旺報導】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習慣者,若有咳嗽、四肢無力、手腳冰冷者,應防範非典型主動剝離,若被誤診為感冒,恐危及生命。中山附醫心導管室蘇峻弘主任指出,標準主動脈剝離會有急遽胸痛、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必須及時手術才能保命,主動脈剝離可能以非典型症狀表現,呼籲民眾更應小心。

圖說:中山附醫心臟科主任蘇峻弘博士:控管血壓和避免抽菸遠離三高和規律生活可避免主動脈剝離風險

    中山附醫心臟科蘇峻弘醫師指出,主動脈剝離是一個非常急促且危險的病症。患者通常以「強烈撕裂性胸痛」為主要症狀,並且延伸到背部或脖子,造成喘不過氣、頭暈、半身麻痺甚至休克昏迷,嚴重者會引發腦中風、急性心衰竭等重大併發症。

【案例】

診療懷疑從感冒→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

    四十八歲許先生,抽菸超過25年,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病史,而且有規律的運動習慣。於106年12月他突然感覺無力、畏寒合併咳嗽至診所求診,起初被診斷感冒而接受藥物症狀治療,因工作因素還搭機赴澎湖,但三天後症狀惡化為虛弱、胸悶合併呼吸困難而提早返台,再次至診所就醫,醫師安排心電圖發現,疑似心肌梗塞,建議立即轉診至醫學中心。

 

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許先生來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門診時,心導管室蘇峻弘主任判讀心電圖後也強烈懷疑心肌梗塞,因此建議直接轉至急診室,當時血壓高達199/94毫米汞柱且雙手血壓對稱,許先生卻仍未感覺嚴重胸痛,也沒有轉移至背部的疼痛,因心電圖呈現ST結段上升變化,蘇峻弘主任建議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檢查,以確定是否為心肌梗塞,結果顯示三條冠狀動脈並無明顯阻塞,蘇峻弘主任緊接著小心地做了主動脈攝影才發現是主動脈剝離。

圖說:三年前被誤診感冒險些沒命許先生,在中山附醫蘇峻弘主任【右】心臟外科主任吳怡良【左】合力搶救挽回性命,追蹤三年非常正常,醫院慶賀重生

    醫療團隊立刻緊急照會心臟外科吳怡良主任並安排緊急的電腦斷層攝影,結果顯示為A型主動脈剝離合併心包膜積血,剝離範圍由升主動脈一路延伸至主動脈弓及整段降主動脈,在充分告知必要性及危險性之後,吳主任立刻安排最快的時間進行緊急手術治療,時間長達10小時以上。

    術後病情逐漸穩定,經過18天的住院調養及休息,傷口癒合良好才出院。這次住院也讓他驚覺其實早就有高血壓的問題,抽血報告也顯示有輕微的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而開始積極服藥控制,在歷經這個”一腳踏進鬼門關”的生命轉捩點後,許先生戒煙,門診追蹤將近三年,血壓、血脂、血糖及尿酸控制相當穩定,也不曾在有明顯胸悶痛症狀。

    心臟外科主任吳怡良主任更呼籲,避免發生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若有並使並裝上支架者,更應留意,手術後並非可以一勞永逸,若有症狀必須及時就醫,確保性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