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台中市政府為國小一年級學童作心臟病篩檢,負責篩檢的中山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發現北屯區新興國小一名男學童心臟向右偏移,且心臟體積只有同齡者三分之一大,進而發現左胸有大量積液,緊急治療,避免猝死意外的發生。
負責檢查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先天性心臟病科主任陳豐霖直覺問題嚴重,立即建議學校通知家長帶他到院進一步檢查,經緊急插胸管引流積液高達1640CC(60cc/kg)的積水,原來是慢性肺炎肇禍。
醫師陳豐霖表示,這名小一男童在新生心臟超音波檢查中發現左胸嚴重積水,胸水已經把心臟壓扁並向右偏移形成心臟壓塞現象,雖然男童自述沒症狀,但在醫師強烈建議下立即住院檢查,經緊急插胸管引流出1640cc的胸水,面對檢查結果,醫師直呼幸好及時發現,否則大量胸水造成壓迫心臟,導致左心輸出量不足,將有猝死風險。
陳豐霖主任指出,大量胸水而導致心臟的壓迫形成心臟壓塞的情形,大都是中老年人的報告,在學童實屬少見,而肺炎是主要原因,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小孩的肺炎是否治療完全,而不要忽略。
經住院治療後,該男童回憶2天前曾出現腹痛且近日跑步會覺得喘,症狀都不太明顯,但治療後呼吸變得較順暢。陳豐霖解釋腹痛是低血壓的警訊,因心臟受到大量胸水壓迫後,心臟輸出血流不夠供給腸胃器官造成,運動耐受力變差是因為大量胸水導致左胸換氧不足,因為此童慢性症狀較能忍受,但如果加上運動需求,可能因心臟輸出量不足而造成猝死風險,這次幸好及時遇到新生心臟病篩檢即時發現,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承接台中市國中小新生心臟病篩檢超過12年、累積35萬學齡學童心臟超音波資料,陳豐霖提醒家長,台灣學童猝死原因與歐美國家明顯有別,過去歐美文獻都指出,猝死原因以心肌肥厚症、冠狀動脈發源錯誤造成心肌梗塞為主。
台中市國中小新生心臟病篩檢中發現35萬學童,只有5例是心肌肥厚,持續追蹤因心臟病死亡個案,最常見是馬凡氏症合併主動脈剝離、右心發育不良、主動脈瓣膜反流及狹窄造成左心衰竭。
陳豐霖醫師進一步指出,心臟壓塞(cardiac tamponade)是指心臟受到外在壓迫,導致輸入心臟內的血液容量不足,形成低血壓性心臟衰竭,常見的原因是心臟手術後心包膜積水或外傷性心臟創傷導致出血積存在心包膜內,造成心臟的壓迫。
依據動物實驗,當胸水增加到每公斤體重75cc時,心臟輸出量減少了近45%,因此長期的壓迫將導致低輸出量,而當運動輸出量需求遽增,將發生猝死的風險。
國內學童健檢多未使用確診率較高的心臟超音波為檢查工具,因而常無法早期發現,而發生猝死悲劇,陳豐霖肯定台中市這項德政將可造福更多學童。
揚善採訪專線0980-65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