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集集陶藝節」從1997年舉辦迄今已是第19個年頭,每年固定推出為期一個月的系列活動,對南投地方觀光產業注入活水,今年又適逢添興窯製窯滿62週年,為回饋社會大眾支持古老的柴燒製陶文化產業,同步推出大受好評的柴燒研習營等系列活動。
添興窯第四代林欣頡表示,除了九二一地震停辦了一年,十多年來集集陶藝節採小而美與專業深度模式辦理,即使近年遇上本地觀光客銳減等景氣影響,仍保有一定的民眾參與同樂,每年更有逐漸慕名而來的新鮮人,可算是臺灣辦理地區文化活動的一種典範。
老蛇窯柴燒研習營薪傳製陶技藝
本週末優先上場的活動是於集集鎮活石窯陶藝園區,舉辦的「兒童健康社區繪畫比賽」,另一個重頭戲則是舉辦多年的「老蛇窯柴燒研習營」,為期近兩個月的作品與薪柴準備,從製坯、清理窯爐、規劃排窯、等等各種大小工作,體驗前人使用蛇窯柴燒的智慧與辛勞,並進一步學習柴燒作品之美,本週末(10/27~10/29)即將進行最後階段,點火柴燒!。
62年老蛇窯獲文資審定劃為南投縣文化資產
添興窯保有一座創窯至今持續燒製作品的老蛇窯,於2009年經文資審定劃為南投縣文化資產,在陶藝與地區文化上,具有高度的教育意義,持續不斷的柴燒除了維護創窯的精神象徵外,更保留的深厚的文化基礎,供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學者品味研究。
添興窯的老蛇窯(又稱集集蛇窯),至今年十一月將滿62歲,為當年臺灣陶瓷產業發展巔峰的見證者,本座老蛇窯當時每窯可容納的作品量約為7、8000片瓦片、50~60支大水缸、200支酒甕,兼有多種民生粗陶製品,第二代林雙喜等人當年使用窯場的兩座蛇窯,每月可燒製驚人的八窯產量,在今日的產量看來可說是不可思議,也為添興窯奠定了基礎建設與技術。
陶藝結合觀光創造新機
第三代林清河接掌後,由於面臨產業急遽變遷,轉型為生活陶藝品與觀光結合的生產模式,逐漸走上品牌化之路,而老蛇窯也成為國內少數得以保存的陶藝文化資產,至今仍然維持年年燒窯的習慣,因此老蛇窯更可稱之為「活蛇窯」。
目前老蛇窯燒製的作品,已不再只是過去生產的民生用品,由於產量少、成本高、技術門檻高,因此主力生產模式已轉為藝術化,藉由老蛇窯本身的文化歷史,與藝術家的發揮,創作出一件件樸實而美的陶藝作品,粗礦卻又精緻。
今年添興窯屆滿62週年之際,於10/27(五)開始柴燒,從9月份開始備料,並廣邀各地陶藝愛好者提供作品來窯燒製,添興窯第四代林欣皓表示,本次柴燒為期三天兩夜,預定於10/29(日)傍晚完成,最終會燒達1250度高溫,老蛇窯本身長期燒窯的窯氣會讓作品呈現非常自然樸實、迷人的質感。
物盡其用和環保概念來柴燒製陶
第四代林欣頡表示,柴燒的木柴用量驚人,平均每窯均須耗費十多噸的薪柴,多會選用建築使用之剩餘木料,以及整年度收集的落葉殘枝,為求環保與物盡其用,盡可能不砍伐新的樹種,而集集週邊盛產竹材,也是一種方便取得,好用的燃料。
老蛇窯柴燒將會進行三天兩夜,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來添興窯欣賞難得一見的老蛇窯柴燒,使用原始的燒柴方式將窯火升溫至1250°c,見證前人的智慧與心血,並選定在11/5(日)集集陶藝節開幕日當天下午出窯,屆時歡迎一同參與熱騰騰的窯燒作品出爐!
揚善採訪專線0980-65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