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中山附醫糖尿病足共照團隊是避免截肢中心

 【記者陳世旺報導】糖尿病患者絕不可輕忽小傷口,處理不當恐有危及性或截肢危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特別整合各專科,成立「糖尿病足照護團隊」,一年多來,新收85名糖尿病足共同照護個案,績效卓著,嘉惠患者,讓多位患者避免截肢,保有良好的雙腳來走更長遠的路。

 

    中山附醫內分泌科楊宜瑱主任帶領的「糖尿病足團隊照護」是跨專科團隊的照護服務。除了代謝科、外科、骨科以外, 更結合高壓氧醫學科、復健科義肢矯具中心、營養科、感染科、心臟科、心臟外科、整形外科、出院準備服務、社工等多科別,是中台灣唯一發揮各科專業技能互補、共同照護的醫療團隊,決不是腳痛醫腳的單純醫療行為。

高壓氧等輔助醫療避免截肢新團隊

    中山附醫高壓氧醫學科林任家主任表示,危急性的糖尿病足傷除了,清創、抗生素感染控制等,尚有相當多的輔助治療,如負壓抽吸、高壓氧等方式,全程還需有良好的血糖控制及營養照護。

    然而初步危急的傷口照護處理,最重要的是持續性反覆性的評估、了解傷口型態,選擇適合傷口照護方式是必要的,包括在傷口敷料方面,相較於讓傷口保持乾燥下,適當地讓傷口處於較濕潤環境中,其癒合速度較快,提供較濕潤的環境、吸收過多分泌物,可降低傷口感染機會。

    嚴重糖尿病足患者,治療過程使用去細胞人工真皮、膠原蛋白傷口敷料及負壓傷口治療機,並配合高壓氧輔助治療,才可以成功讓傷口癒合並避免截肢手術。

    林任家主任更提醒,在逐漸看到足部傷口的復原,讓足部平均負擔壓力的鞋子更顯重要,最好量身訂做,一雙合適的鞋子,才可以走更長遠的健康之路。

 

 

 

    內分泌科楊宜瑱主任指出,照護糖尿病患多年來,接觸過不少因糖尿病足傷口潰爛感染而最後進展至須截肢階段的病患。無論是照護醫療團隊或病患及病患親屬,總是希望盡可能保住腳。中山附醫「糖尿病足照護團隊」因而成立,跨領域醫療團隊的合作,是從每一位病人的照護團隊開始,有著互補技能的成員,以共管的形態朝向一個共同的使命、績效、目標和計畫。

好鞋伴走您一生  

    糖尿病足患者術後如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將會使得足底壓力不均衡會再度產生新的傷口。

    糖尿病患的足部照護以血糖控制、足部護理及穿著適當鞋具等預防性處理為主,若出現長繭、雞眼、壓瘡或傷口等問題時,除了醫療處置外,則需要穿著量腳訂製的鞋墊或鞋子來協助,若不幸造成截肢則需要根據不同的截肢部位製作義肢來輔助行走。

      復健科義肢矯具中心陳坤鍾組長表示,中山附醫義肢矯具中心已成立20多年,是中部醫療院所最專業、並能直接為糖尿病患量腳訂製專屬鞋具及義肢的單位。資深的義肢矯具師會根據患者狀況,選用不同的複合材質來訂製,可達到姿勢矯正、足底減壓及足弓支撐的效果,並促進傷口癒合、降低潰瘍及截肢的風險。

適當攝取熱量防體內蛋白質受損

    營養科林杏純主任:糖尿病足的傷口照顧,除了遵從醫師的指示與按時服藥換藥外,足夠的營養更有助於傷口的癒合,對於體位正常的糖尿病足者,每日宜攝取每公斤體重30~35大卡的熱量,以防止體內蛋白質的耗損。高生物價蛋白質的選擇依序為豆>魚>蛋>肉,其每日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2~1.5克,以促進傷口組織的修復及癒合。此外,維生素A、C與礦物質鎂、鋅也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深綠或深橙黃等顏色鮮豔的蔬果(胡蘿蔔、菠菜及芒果)中富含維生素A與C,可促進上皮化作用及膠原蛋白合成。而堅果種子與五穀雜糧中的鎂、牡蠣等貝類海鮮與南瓜子中的鋅皆為體內生長酵素的輔因子,可促進傷口組織的再生與癒合,進而避免發生感染甚至截肢等併發症。

日常生活避免危險因子:

    內分泌科王威傑醫師呼籲:病友們能定期接受糖尿病足部潰瘍衛教與自我足部檢查,每日檢視雙腳,包含足背、腳底板、足趾間、指甲、足部皮膚、足部是否變形,腳掌是否有足繭形成與是否有感染跡象等,一旦發現異狀,盡速至傷口中心就醫。

    控制與維持良好的血糖狀態,避免危險因子,例如避免光腳走路、不正確地修剪指甲、盥洗時接觸過燙的熱水、穿著不適合之鞋具等。同時戒煙、高血壓、高血脂與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療與定期追蹤,可以有效減少糖尿病足部潰瘍與後續的截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