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台灣中年婦女大約有三成患友頻尿症,影響睡眠和生活品質,茂盛醫院婦產泌尿科主任謝卿宏醫師建議要診斷出頻尿的原因,其中不少患者是有子宮脫垂現象,最新的微創手術可以保留子宮,傷口小,復原快,部會再復發,是患者的一大福音。
謝醫師表示,頻尿婦女若在站或走時,較易出現尿意,有可能是子宮脫垂導致,應就醫治療。
專門研究治療婦女泌尿疾病的謝卿宏教授表示,頻尿是一種徵兆,就婦科來看發生頻尿有幾種可能,膀胱容量變小: 如間質性膀胱炎、子宮壓迫、泌尿道感染、陰道炎、泌尿道疾病: 如腫瘤,結石、解尿困難、尿失禁、膀胱過度收縮、尿道狹窄。
夏季悶熱陰部流汗容易造成細菌孳生,造成泌尿道感染,若又習慣憋尿或喝水較少,就更容易會造成感染,造成頻尿症狀,投以抗生素治療後約七天可痊癒。另外一種是所謂的「間質性膀胱炎」,也就是因為不明原因造成膀胱萎縮變小,讓患者苦不堪言,一般經正確診治,痊癒率極高。
解尿的藝術不是隨心所欲
正常人一日解尿約8次以上就算是頻尿,不是想尿就去解放,適度的漲尿感對膀胱是必要的訓練,而不是憋尿。成人每次解尿在460CC左右,臨床約在350CC左右。懷孕初期婦女,子宮在骨盆腔內,組織變軟,常有尿意,此時更應該補足水量,均勻地喝,藉尿液把細菌排出體外,而不是頻尿就應少喝水,反而頻尿的人更應該多喝水。解尿更不可隨心所欲,應該感覺有尿意才去排毒,頻尿的人餘尿多,在不多喝水稀釋,久之,將對腎臟功能有影響。
子宮脫垂原因
而最容易被忽略的頻尿病因,就是子宮脫垂。子宮脫垂的原因有懷孕時會影響組織變軟。生產後在作坐月子,不當使用束腹帶。太緊在呼吸時橫膈膜上升,致使壓迫子宮。老化。遺傳:、基因或體質。肥胖。腹部用力: 如粗重工作,慢性咳嗽。糖尿病。骨盆底受傷等都會造成子宮脫垂的原因,必須防範。
子宮脫垂較常發生於中老年婦女,但年輕女性亦有發病案例,主要與懷孕生產多次、年齡老化、負重工作、慢性便秘有關。患者下腹部常有下墜感,而頻尿是其中一種徵狀,患者常因為無法獲得治療而造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新式的腹腔鏡子宮懸吊手術」
由於膀胱緊貼子宮,而且位於子宮的正前下方,所以子宮的任何良、惡性疾病常會侵犯或影響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因此,若有頻尿,則更要評估子宮是否脫垂,才能在治療頻尿時根本解決頻尿的問題。
過去發生子宮脫垂,多半都會對患者施以子宮切除或子宮懸吊術,只是術後再發生鬆弛與手術失敗的機會極高。對於想保留子宮的脫垂患者,其實還有別的選擇,謝卿宏醫師經由修正傳統的子宮懸吊術,利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已經成功診治甚多頻尿患者,傷口小、恢復期短,並已經發表在著名的世界婦女泌尿醫學會期刊,對患者而言算是一大福音。
揚善採訪專線0980-65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