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大腸直腸癌已連續九年為台灣發生率第一的惡性腫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肛門外科許倍豪醫師呼籲,解便習慣嚴重改變,或是50歲以上家人有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可早期發現及治療大腸癌,現代醫療技術發達,微創腹腔鏡治療有相當高的治癒率。
台灣每年約15000名新罹患大腸直腸癌
許倍豪醫師指出,飲食習慣改變等因素,台灣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惡性腫瘤,每年約有一萬五千名新診斷個案。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切除後吻合及淋巴廓清為第一優先選擇。目前治療主流為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僅需要3-5個0.5-1公分的小傷口即可達到以前傳統開腹手術(傷口需15-20公分)的相同治療目的,患者僅需住院5-7天即可出院。
腸急性阻塞、嚴重腹脹,腸支架先解危!肛門免開刀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肛門外科許倍豪醫師【上圖】表示,但若是急性阻塞就醫,因腹脹嚴重,不僅無法使用微創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可能還需要兩階段手術,先進行暫時性的人工肛門手術減壓,之後再進行腸道切除吻合。一來分成兩次手術,手術的危險性及合併症都會上升,另外,人工肛門的手術也增加患者生活上的不便。
腸支架┼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大腸直腸癌
新選擇是先行置放腸道金屬支架,先解除腫瘤阻塞的問題,讓患者可以進食及順利解便。待患者整體狀況改善後,再進行根治性手術。好處是可以不需要暫時性的人工肛門手術,也不需要進行二次手術,另外可以使用微創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傷口較小、手術恢復較快。當然,不是每個患者都適合大 腸支架手術,需要與醫療團隊充分溝通之後再決定治療方式。
80多歲老先生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長期規則藥物控制,因腹脹且超過一星期沒大便至外院就醫檢查,診斷為大腸腫瘤阻塞,後轉至中山附醫急診就醫。大腸鏡檢查確診為乙狀結腸腫瘤合併阻塞。在家屬與本院醫療團隊詳細討論之後,先接受大腸支架手術,等腹脹情況及患者的身體狀況改善之後,再接受微創腹腔鏡手術進行根治性治療。手術後恢復順利,老先生約一週後出院,目前門診追蹤治療中。
揚善採訪專線0980-65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