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腕隧道症候群在台灣是相當常見的職業病,當您懷疑自己或家人有腕道症候群且可能與工作相關,可至中山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陳俊傑主任門診,請專業醫事協助評估,取得工作相關疾病診斷書後,向勞保局提出職業病申請勞保相關之職業災害給付與補助。
中山附醫是勞動部職業傷病防治中心
由於職業病因果關係認定複雜,勞工對職業傷病認知不足,為提供職業傷病勞工更親近的照顧服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自97年7月1日起承接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中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為國內10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之一,該中心已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為主的醫療團隊,整合中部地區職業醫學之資源,結合院內相關臨床科別,並建立了7家網絡醫院,透過個案管理服務,並主動與院內職能復健科以及工作強化中心合作,提供中部地區勞工朋友高品質的職業醫學服務,使職災勞工能夠得到完整的職業傷病管理、協助取得勞工保險的給付及職能復健與復工。
腕隧道症候群症狀
陳俊傑主任指出,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是因為手腕部經常重複性動作、不自然的手部工作、或手部用力的動作等等,長期下來引起腕道內壓力增加造成正中神經之壓迫,典型症狀有騎機車手麻,甩手後可改善,出現手部麻木感,晚上常因疼痛或麻痺而由睡眠中覺醒,及手上的杯或碗握不住而掉落等症狀,嚴重時手部肌肉可能無力或萎縮。
哪些工作者較容易得到腕隧道症候群?
l 在手腕部經常反覆性動作之作業:如包裝作業、縫紉工作等。
l 長時間用力握緊或反覆抓取物品之作業:如搬運工人。
l 手腕部經常維持不自然滋事之作業:如美容美髮業、工藝品雕琢等。
l 直接對手腕部施加壓力之作業:如麵包師傅揉麵團
l 使用振動性手工具之作業:如電鋸工使用電鋸、電鑽。
腕道症候群在職業病認定的原則
針對腕道症候群在職業病認定的原則,則必須從事具危害性工作至少三個月以上,且每天有一半以上時間從事該作業,手腕部不適症狀在離開作業場所後症狀明顯減輕等,但須注意排除非職業性致病因素或腕部傷害。
圖說:57歲女家事服務員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經過中山附醫職業醫學科陳俊傑主任門診及手術並申請到職災給付補助
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分職災醫療、傷病、失能及死亡4種給付。
l 當勞工遭遇職業傷害時,可向單位人事部門或所屬工會,索取勞工保險職業傷病門診單或勞工保險職業傷病住院申請書,就醫時可免部分負擔。
腕道症候群是可以被預防的,可先由改善作業環境以符合人因工程之設計著手,再從改善工作流程以減少手腕部受傷,勞工可減少操作時間,充分休息,讓手腕避免過度疲勞,甚至避免讓手腕長時間處於彎曲、伸展或扭轉等不自然姿勢,工作時可使用護腕,減少手部用力動作來預防此疾病。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服務項目:
1. 職業傷病諮詢、診斷及鑑定服務
2. 職業傷病勞工治療後復健轉介
3. 職業傷病勞工復工評估
4. 職業傷病個案管理服務與追蹤
5. 協助職業傷病給付申請
6. 協助職業傷病勞工之工作能力評估與強化訓練轉介
7. 協助安排社工、心理、法律諮詢
8. 勞工特別危害作業健康檢查復健與衛教
諮詢專線:04-24739595轉56207/5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