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中國國粹博大精深,在傳內不傳外的陋習,有的獲得薪傳,有的功法消聲匿跡。從事刀療將近三十年的陳錦堂刀療師,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推廣能夠促進血液微循環的刀療法,免費為筋骨痠痛民眾義診,讓民眾見識即將失傳的另類療法【刀療】。
圖文:陳錦堂刀療師在台中市北區元保宮義診〈照片陳錦堂提供〉
刀療起源於中國唐朝時期,當時日本許多和尚到中國取佛經,也學習中國民俗療法【刀療】。台灣潘姓師傅四十年前從日本和尚習得刀療功夫,回台傳授,民國80年,陳錦堂有機緣結識潘老師,四處追隨義診,獲得真傳,歷練多年,於89年回台中推廣非侵入性的另類民俗療法【刀療】。
刀療能夠促使血液微循環,驅除肌肉沾黏,緩解發炎現象,強化代謝功能。陳錦堂認為刀療師必須對人體結構和神經走向記憶透徹,才能知道痠痛的反射區原點在哪裡,透過鋼刀尖端放電原理,使身體電增強刺激半睡眠的神經細胞,運用連續刀砍刺激部位,使血液微循環,強化代謝功能,可使痠痛舒緩。
經驗累積和不斷終身學習,陳錦堂善用整脊、拔罐、刮痧、刀療的複合式民俗療法,客制化為民眾活絡筋骨,紓解緊繃的肌肉,提神醒腦。為薪傳古老的刀療技術,曾經應聘到中國醫藥大學教育推廣中心,傳授刀療秘技和臨床經驗。
正統醫療為主!民俗療法為輔
刮痧若是使力不當;拔罐時間過長,都會使微血管破裂而產生瘀青現象,可能招致反效果,有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應循正統醫療為主,民俗療法為輔,施行另類療法之前必須要審慎評估。刀療是透過電、熱、力三項原理,連續刀砍、摩擦刺激肌肉深層,產生熱能,使肌肉鬆弛,促進血液循環,這是和拔罐、刮痧有所不同之處。
陳錦堂指出,刀療必須先背後胸【先陽後陰】;先頭到腳【先上後下】的順序,讓身體肌肉逐漸放鬆,促進血液微循環,做完整套刀療費時大約50分鐘,做完感覺會全身發熱的感覺,體態輕盈,精神輕鬆。
非侵入性!髮膚無損
刀療非侵入性,不像針灸的針扎入體內,陳錦堂所使用工具就是砭石、骨針、砭鐮、鋼刀,在皮膚外側輕微滑動、點觸、摩擦、刀砍,真是身體髮膚無所損,就是會讓人感覺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陳錦堂表示,人體本身有自療本能,只是現代人飲食不當,壓力、姿勢不正確等因素造成局部痠痛,只要均衡營養、適當休息、持之以恆的適當運動,就能促進血液微循環,緩解痠痛,民俗療法是可提供用來養生和保健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