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膝關節疼痛就該看有經驗的骨科專科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呂克修教授可利用關節鏡做軟骨整形,術後當天就開始大腿四頭肌的肌力訓練,並可在部分負重下行走。傷口小於一公分,不必拆線,減輕疼痛,復原快,只要住院一天觀察即可出院,保有母親所賜予的膝關節,不必置換人工關節。
骨壞死關節鏡微創手術保留媽媽給的關節
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 呂克修博士提醒關節鏡手術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關節鏡手術是一種不但簡單而且有效的迷你微創治療方法,針對膝關節內的問題一一處理,改善病情,繼續使用自己的膝關節。它可以直接看到患部,作出正確的診斷;除了一般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如遊離體的摘除、潰瘍磨損關節面的軟骨刮修﹙整形﹚及鑽孔、破裂半月板的切除﹙整形﹚或縫合、增生滑膜的切除、骨棘的切除、病變滑膜褶襞的切除、沾黏攣縮關節的授動、發炎膝蓋外側支帶的解離、增生膝蓋下脂肪體的切除等等多種手術,也可同時給予骨壞死的潰瘍損毀關節面的刮修﹙整形﹚及軟骨下骨鑽孔,再生骨軟骨。如果拖到整個關節面都潰瘍損毀或磨損掉,關節變形厲害,極度不穩,就只有接受大手術要置換人工膝關節。
軟骨刮修、半月板的切除面需技術才能平順光滑
從事關節鏡手術三十年的旅客修教授認為影響關節鏡手術的成功好壞,取決於手術技術,軟骨刮修要盡量平順光滑,半月板的切除面也要平順光滑,類似“整形”。越平順光滑,壓力越小;損壞的部分修齊修平,減少破壞性蛋白酶更加破壞,讓建設性蛋白酶提早進行修復,扭轉惡性循環。軟骨下骨鑽孔,不論是早先的理論提供血流過來,到後來認為是顯微骨折促進修復,或幹細胞等過來再生,都應是這個手術有效的理由。
膝關節的骨壞死,也稱為缺血性壞死,往往合併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生是因供應至股骨﹙大腿骨﹚或脛骨﹙小腿骨﹚的某段骨頭,因故血液供應被中斷,沒有適當的營養供應,受影響的骨細胞就死亡,無法維持膝關節健康而疼痛,漸漸的骨頭塌陷,覆蓋在骨頭上的軟骨也跟著塌陷,最終破壞膝關節面,膝關節發炎積水,造成嚴重關節失能的膝關節炎。
至於發生膝關節骨壞死的危險因子,目前尚未確定?推測可能為:
(1)受傷,如膝關節的壓力性骨折和脫臼和一些膝關節損傷,傷害到血管和降低血流而影響到骨頭;或如半月板破裂,關節面承受了過度的壓力變化而降低灌注到骨頭血流而影響到骨頭。
(2)口服類固醇藥物,一些長期口服類固醇藥物治療的病患,雖無法確切了解兩者關係,但類固醇引起之骨壞死卻常在很多關節發生。
(3)身體狀況,有時骨壞死和肥胖、鐮狀細胞性貧血和狼瘡有關。
(4)器官移植有時和骨壞死有關,特別是腎臟移植。
(5)過多的酒精攝取久了,會引起脂肪沉積在血管和升高皮質醇,造成降低供應到骨頭的血流。不過這些很多是根據其它關節骨壞死研究出結果所推論來的,特別是從髖關節。
膝關節骨壞死的臨床症狀
膝關節疼痛,困難站、走、活動,肌肉萎縮無力(尤其是股四頭肌),膝關節腫脹積水和膝關節活動角度限制。醫師的理學檢查包括膝關節疼痛的位置、大小,步態,膝關節腫脹的內涵?有無積血或積水?,膝關節主動和被動的活動角度?有無受限?跟膝關節相關的神經學檢查、相關的試驗和徵象。
當懷疑膝關節骨壞死時,需安排X光、磁振造影﹙MRI﹚或核醫骨掃描等影像學檢查來確認。磁振造影和骨掃描比X光看得清楚,看得範圍大。
膝關節骨壞死治療分為非手術和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有藥物: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幫助降低疼痛及腫脹;減少負重:減輕關節的壓力或許可延緩損壞而幫忙癒合;運動:強化大腿肌力和關節活動度的運動,可建議水中運動避免關節壓力;活動修飾:避免帶來膝關節疼痛的活動。
手術治療有關節鏡手術、核心減壓手術、骨軟骨移植手術、自體軟骨細胞植入手術、切骨手術、全或單髁﹙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手術方法也多是根據其它關節骨壞死研究出結果所推論來的,特別是從髖關節。
85歲老翁內髁骨壞死 和退化性關節炎術後七年無復發
85歲男性病人,民國100年12月13日因左膝內側疼痛一年來求診,檢查診斷為左膝關節股骨內髁骨壞死及內側和髕股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接受簡單迷你微創的小手術――「關節鏡手術」
七年多後,病人92歲左膝關節仍然情況良好,除了定期就醫施打玻尿酸及自我股四頭肌肌力訓練保健,不必任何止痛藥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