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肺癌自2010年起成為台灣10大癌症死因的第1名,病人接受放化療或標靶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掉髮、頭暈疲倦、皮疹等副作用,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部李艾玲醫師建議,假若同時接受中醫治療可避免獲改善副作用,讓病人可以完成放化療的完整療程。
中西合併治療健保有給付
39年次的張先生,三個月前右肩夾和右胸前抽蓄痠痛,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求診,發現有腫瘤現象,轉診神經內科,確定罹患罕見的惡性間皮細胞瘤第四期,於今年5月開始化療。化療後產生頭暈疲倦、噁心嘔吐、嚴重打嗝、食欲不佳、掉髮、便秘等症狀,配合健保有給付的中藥治療,症狀改善,持續完成化療,減少強烈副作用。
治療副作用不盡相同!搭配中藥要得宜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李艾玲醫師表示,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治療有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等。各類治療的副作用不盡相同,若在療程中適當搭配中醫治療,可減輕相關副作用,協助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增進肺癌的治療效果。
中醫合併治療肺癌有五大時機:
(一)手術前後:以扶正為主,加強修復,利用黃耆、黨參、白朮等益氣健脾中藥,可增加術後修復速度。
(二)化療:調理氣機,要注意白血球變化,化療後產生的噁心嘔吐、味覺改變、食慾減退、頭暈疲倦、便秘腹脹、血球低下等不適,可使用陳皮、蘇葉、枳殼、柴胡等藥物調理氣機,搭配黃耆當歸益氣補血,可改善腸胃諸多不適,增強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免疫力。
(三)放療:以清熱解毒為主,患者接受高能量治療,利用銀花、連翹、半枝蓮等清熱解毒藥物,可預防及改善放療產生局部熱毒所導致的皮膚炎、食道炎、肺炎等副作用。
(四)標靶治療:清熱祛溼為主,透過肺癌的基因檢測,標靶治療對於特定基因突變型的肺腺癌效果相當好。然而,標靶治療常有甲溝炎、類似痤瘡的皮疹或皮膚膿皰、口腔潰瘍、腹瀉等副作用,常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臨床可選用赤芍、丹皮、生地等養陰清熱藥物,搭配茯苓、白朮等健脾袪濕藥物,頗有療效。
圖說:中國附醫李艾玲中醫師【左】患者張先生【右】接受中西合璧治療認為有效,樂意分享健保有給付的福音。
(五)療程結束後:以調整為主,在後續追蹤期,患者常有痰多、咳嗽、易喘、呼吸不暢等肺氣虛夾痰瘀的體質,配合生脈散、苓薑味辛湯、血府逐瘀湯等方劑補氣化痰、活血化瘀,可改善體質,降低復發率。
運動、情緒、飲食有益身體復原
此外,除了在一般門診接受治療外,健保亦針對住院接受手術、放化療的癌症患者給付住院期間的中醫治療,讓病人可以按需求做選擇,是一大福音。研究顯示,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癌症患者接受各種治療的副作用或併發症,而且有調整情緒及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建議肺癌患者除了中西醫合併治療外,加上規律持續的運動、適當的飲食、及樂觀的態度,以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避免癌症復發。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