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臺中榮總胸腔外科自2008年開始積極發展胸腔鏡微創手術,並引進ICG螢光成像系統,在一般白光燈下,即可顯現ICG特有之螢光,幫助病患能在胸腔鏡手術下,快速定位腫瘤,進而達到細緻而精準的腫瘤切除手術。成功將傳統開胸手術將近20公分的傷口,縮小到3公分左右,便能完成肺部腫瘤切除及淋巴廓清。近年來,胸腔外科患者超過九成以上,皆是採用胸腔鏡微創手術來完成疾病之治療。
台中榮總胸腔外科 林志鴻醫師【上圖】指出,肺癌近年來,不論是在發生率或死亡率,皆已躍昇為台灣十大癌症第一名。但若仔細去分析肺癌的型態,不難發現,近年來早期肺癌的發現率有明顯上升。 雖然肺癌治療的選擇相當多樣,有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免疫療法等。但在早期肺癌的治療選項中,仍以手術治療能提供患者最佳的治癒率及存活率。
有賴於國民健康意識的抬頭及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推行,以毛玻璃樣結節表現的早期肺癌病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針對如此微小的毛玻璃病兆,通常不需做到大葉切除,局部切除即可達到不錯的治癒率,且保留更多肺功能。但僅只有胸腔鏡技術,有時還是不敷使用,時常需使用染料搭配定位系統,才能精確切除腫瘤。而位於肺部深處的病兆,則需要更精細的肺節切除手術,才能達到腫瘤切除,並保留更多肺功能的效果,ICG螢光成像系統有效定位肺部深處病灶,讓胸腔鏡微創手術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