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滿月到4歲孩子們最難餵藥的階段,有些症狀也未必要服藥才會康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的「中醫兒童優質門診」,提供小兒推拿、異位性皮膚炎濕敷療法、中藥穴位敷貼與臍療、雷射針灸等非侵入性治療,提供困難服藥兒童另一種治療新選擇。
圖說:賴琬郁醫師輕巧又輕快的由下往上按摩四歲小弟弟手臂,一分鐘要重覆一百次。
中醫兒科賴琬郁中西醫師表示,小兒推拿療法是一種非藥物、非侵入性,以中醫理論為基礎,採用手法按摩的綠色健康養護方法,提升孩子的免疫力與整體健康,達到預防保健的效果,其中清天河水,係簡易推拿按摩手法,推拿手臂常用穴『天河水』、『三關』、『六腑』、『陽地』等穴位,是有效的解熱退燒方法,也是家長容易上手的推拿方法。對於兒童常見疾病如:感冒、發燒、咳嗽、扁桃體腺樣體腫大等呼吸系統疾病、腹瀉、腹痛、便秘、厭食等消化系統疾病、肥胖、生長遲緩、兒童視力保健都有一定的幫助。
手沾溫水推拿小孩手臂藥輕快輕巧,一分鐘約一百次,手掌每個穴位都有五臟六腑對應,適度按摩可有療效。
捏脊療法刺激交感神經
小孩背部脊椎充滿交感神經,拉皮,由下往上捏,重複二分鐘,做整體區域按摩,可促進腸子蠕動,改善消化系統,可改變體質,提升免疫力,不容易感冒,同時更可改善睡眠。
楊佩珊醫師指出,學齡前的嬰幼兒抵抗力尚未建立完全,容易生病,根據105年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0到4歲是台灣就醫人口的最高峰,每十萬人口就診率72,449人。1-3歲也是對過敏原開始致敏的年紀,像是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是這階段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但這時期也是孩子們最難餵藥的階段,此外,有些症狀也未必要服藥才會康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的「中醫兒童優質門診」其中的治療門診,提供小兒推拿、異位性皮膚炎濕敷療法、中藥穴位敷貼與臍療、雷射針灸等非侵入性治療,提供困難服藥兒童另一種治療選擇。
圖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自創暖臍包和雷射針灸是無侵入性中醫療法
林怡君醫師拿起中國附醫自創的暖臍包,使用前可用微波爐溫熱,中藥是揮發性,敷臍改善過敏體質,增進食慾。若是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氣喘、厭食與功能效腸胃道問題者還可以透過中藥穴位敷貼於背部穴位、肚臍等處或可使用含丁香、吳茱萸、小茴香等藥物製成的暖臍包敷臍,達到改善過敏體質、促進腸道蠕動、增進食慾、提升胃腸消化吸收。
中度至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結合中藥的藥膏、藥浴與濕敷療法,可加強皮膚保濕與消炎功效、減少搔抓與癢感。對於抗拒吃藥與症狀嚴重患者,透過上述中醫外治法,可幫助縮短病程與減少口服藥物的使用,提升兒童的醫療照護品質與促進健康,讓綠色健康養護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四歲的林小弟本身有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病史,一年多前只要感冒就容易併發中耳炎與中耳積水或氣喘發作,經常進出急診室,幾乎每月都需要服用抗生素。林小弟很排斥吃藥,媽媽很頭疼,但來到中醫兒童治療門診後,透過推拿按摩與中藥穴位敷貼,感冒次數減少,氣喘近一年幾乎無發作,反覆中耳炎與中耳積水頻率也減少。媽媽也學會一些簡單的推拿手法,在家也可推拿按摩,改善林小弟的不適。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