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個人化精準醫療治癒肺癌露曙光

【記者陳世旺報導】『肺癌』又蟬連台灣人惡性腫瘤之首,一年新診斷肺癌病人約一萬三千名,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85%,又以肺腺癌最常見,台中榮總目前有許多基因檢測方法,技術大幅提升,包括免疫染色、聚合酶連鎖反應檢測、基因定序,以及最新的次世代基因定序等,精準醫療,個人化醫療,對抗罕見肺癌,準確度高。

    台中榮總院長許惠恒院長表示,肺癌在國內1年約有1萬3千名新發生病例,肺癌可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其中85%的病友為非小細胞肺癌。而較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中包括肺腺癌、麟狀細胞肺癌、大細胞肺癌,以及神經內分泌腫瘤,其中又以肺腺癌最常見。

肺癌晚期治療以化療、放療、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為主

  若為晚期的肺癌患者,在病理報告確認為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腺癌,目前會針對幾個特定重要的基因型別進行檢測,例如EGFR、ALK、ROS1以及BRAF等等,當然如果病患經濟能力許可,也可以選擇做NGS次世代基因定序去一次瞭解病患可能產生的Driver mutation,進而進行治療規劃。

    次世代基因定序可提供醫生更精確的診斷參考,可針對不同型別進行精準治療,提升治療成效。肺癌晚期治療以化療、放療、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為主,目前針對罕見肺癌已有越來越多相對應治療能針對特定基因型別癌細胞攻擊。

    而產生致病基因突變包含EGFR、ALK、ROS1及BRAF等,目前也已經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上市,可以供病人使用,其中以EGFR基因突變佔50-60%,但如ALK、ROS1及BRAF所佔比率都小於5%,之前受限於檢測技術。

罕見肺癌不擔心、精準治療不肺心

       目前全球基因檢測技術大幅提升,提供臨床醫師更精確的診斷工具,為病人規劃個別精準治療,將大幅提升有效治療率。臺中榮民總醫院整合性癌症中心為了提升民眾對罕見肺癌的了解,偕同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揭開「罕見肺癌不擔心、精準治療不肺心」讓更多人知道肺癌最新治療方式,增強患者信心。

精準選擇用藥的治療新趨勢叫做「精準醫療」,也稱作「個人化醫療」。癌症基因檢測可以找出病患的腫瘤帶有哪些癌症基因突變,讓醫師針對帶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病患擬定適合的治療策略,進而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掌握治療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