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撰述賴慕芬】天空有千百種鳥;人間有千百種愛。8月24日《青鳥》在白鹿風雨侵襲之下,有笑聲和淚水中,開心順利的在台北完成《頑石劇團》年度巡迴大戲!再度展現台灣有愛滿人間,關懷賛助了肯納基金會,勵馨基金會,陽光基金會,燒燙傷,受虐兒等等指定捐款的看戲活動,在幸福感恩中結束。
《青鳥》原本是比利時象徵主義大師,191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梅特林克的六幕十二場的經典作品,經過百年後的今天,頑石將其重新搬上舞台。全新製作,挑戰這部角色眾多、場景複雜、充滿哲學意涵的兒童劇。
本劇由藝術總監郎亞玲編導,盡可能保有作品原汁原味,而參與演出的演員超過二十位,並且分飾六十多個角色,可說是劇團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製作陣容。
郎亞玲老師改編動機源自於近年來台灣經濟力的消退,民眾對「幸福」的感受也逐漸模糊,而百年前大師對生命與生活價值的思考,相信對新生代有一定啟發與鼓舞。
這是一齣適合五歲到一百歲的觀眾欣賞的好戲,讓我們隨著劇中人尋找青鳥的旅程,重新審視過去、現在到未來的個人生命經驗,在有限的人生中尋找愛與希望。
如果青鳥代表著幸福,而尋尋覓覓才找到的幸福,竟然一瞬間就又從手中溜走,這正象徵著;除非我們明白幸福的本質,否則即使找到了「幸福」,也不懂得珍惜。
人們總以為感受幸福是件很困難的事,但,經過歲月的沉澱後,才明白,只要心靈有所滿足,認識自己的生命價值,那就是「幸福」。
「幸福」不該囿於物質生活的滿足,而是精神生活的富足;幸福不僅在於享樂,而在於創造和實現。幸福是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擁有而不佔有;付出不求回報;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和一個充滿希望的明天。
「求幸福者必先給人以幸福」,這是劇情尾聲小男童悟到的真理。儘管為了尋找青鳥,兄妹倆歷經了種種考驗與磨難,但從這經歷中他們生出了勇氣,也懂得了知足與成人之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