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台灣65歲以上人口大約有4%罹患「原發性顫抖症」,約有13萬人雙手會不自主地顫動。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年引進【神波刀】,不用麻醉、免開刀、非侵入性、沒出血、不會感染、住院天數少、術後立竿見影,此項技術顛覆傳統的治療方式,是雙手顫抖症患者的福音。
圖說: 中國附醫神經部部主任蔡崇豪教授【左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右二】暨神波刀醫療團隊與患者見證神奇的新醫療技術
免開刀!無感染、腦出血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部主任蔡崇豪教授指出,「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簡稱「神波刀」;107年11月台灣衛福部通過院可用神波刀治療顫抖症,透過神奇超音波達到腦部深沉做熱銷融,它是非侵入性、無創口的精準治療,治療過程不需要麻醉,所以沒有感染、腦出血等併發症。
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需要精準定位目標,醫師透過螢幕操作做監測,將聲束打到目標部位,磁振導航改善了定位錯誤所衍生的問題。患者在清醒中接受治療,醫師會在病患身邊做顫抖評估,透過核磁共振的即時溫度監控系統,從螢幕上找出症狀改善位置,精準灼燒大幅提升治癒率。
原發性顫抖症可能腦幹與小腦有關
中國附醫神經部主治醫師呂明桂表示,「原發性顫抖症」通常是顯性遺傳的對稱的姿態性或動作性顫抖,通常在青少年或老年時期發生,病情緩慢的進展。目前仍未有定論可能的病理機轉,大部分的研究認為和腦幹與小腦有關。
無傷口!療效立竿見影
為了因應精準醫學醫療時代來臨,中國附醫特別派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睿正博士前往美國史丹佛大學,跟隨聚焦超音波會議榮譽主席葛魯尼教授進修此項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的治療技術,療程約3小時,療效立竿見影。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醫師【上圖】指出,傳統治療「原發性顫抖症」是以藥物治療優先,但大約有三成的病人,因藥物效果不好或副作用太大而無法適應。雖然還有開顱手術,但是,「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的應用,
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是利用1024個探頭,產生超音波,對焦於腦部的計受,精準度可以高達到0.1公分,能精確的定位治療目標,無出血與感染的風險,這是傳統手術無法達成的優點。
74歲患者周先生【上圖右】,10年前罹患「原發性顫抖症」,雙手會不自主地顫動,導致寫字歪七扭八,拿杯子無法將茶喝進口,今年接受陳睿正醫師神波刀治療,現在可端茶杯喝開水,滋味感覺非常清甜,他感謝這項技術不只改善手抖,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