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兒童異物吞入消化道的案例並不少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外科謝明諭主任呼籲家長要小心,常見異物吞入的年齡在6個月到6歲之間,最常見的吞入物是硬幣,95%的異物都能順利排出,因此導致穿孔的機率小於1%,大多數都是以觀察為主。去年一位四歲兒童吞入訂書針,尖銳物的吞入合併腸道破裂的高風險,必須密切關注。
四歲男孩,無意間吞入釘書針,但家屬並不知道確切時間,只知道在這幾天內,因為腸胃炎到醫院就診照X光才發現腸道裡面有打開的訂書釘。從位置判定已通過幽門,不在胃部,若位置都有移動而沒有出現腸道破裂的症狀,大多會自行排出不需要特別處理,但等了四週都沒有排出,雖然每週追蹤的X光片都可以看到訂書釘的位置一直改變,但已達觀察時間的上限,為避免腸道穿孔的機會增加,於是安排手術取出。
圖說:訂書針隨著消化物移動而變換位置但超過四周觀察期所以手術取出
手術採用傳統剖腹探查手術,僅需探查腸道,從肚臍開一個一公分左右的傷口,再將腸道拉出檢查、復位,但在小腸完全沒發現訂書釘。經術中X光定位,發現訂書釘的位置在闌尾。於是將闌尾切除後,在闌尾標本內發現這支打開的釘書釘,牢牢釘在腸壁上。病童術後恢復良好,在手術後隔天就出院,恢復健康。
絕大多數的病童是沒有症狀的,若有狀況的表現,則會因為異物所在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如果異物卡在食道會出現吞嚥困難、流口水、胸部疼痛。卡在胃部如果夠大造成阻塞,則會造成嘔吐、食慾不振。卡在腸道造成破裂,則會出現劇烈腹痛。
一般來說,利用X光來追蹤就可以,除非是出現喘、劇烈疼痛、嘔吐、腹脹等症狀,或是吞入物無法在X光下顯影,才需要電腦斷層檢查(非常規檢查)。
謝明諭主任指出,因大多數的異物會在4-6天左右自行排出,最多4週。若出現下列情況,則可能需要安排手術取出:
《1》食道阻塞,無法吞嚥口水《2》壓迫到呼吸道,呼吸困難《3》會吸水的物質像是水晶寶寶《4》兩顆以上的磁鐵《5》電池《6》劇烈腹痛,疑似腸道破裂《7》超過四週都沒排出的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