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家中有6個月到6歲幼兒的家長要注意!防範幼兒誤吞尖銳物品、電池、高磁力玩具、強酸強鹼清潔劑、含鉛等異物,若不慎吞入異物,家長務必保持冷靜,首先確保孩子的呼吸通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肝膽腸胃科林克鍵醫師呼籲,誤吞異物有噁心、嘔吐、吞嚥困難、流口水、胸痛應緊急送醫,並留下異物的包裝說明或是殘餘部分供醫師參考。
無法同糞便排出要避免腸胃到穿孔、腐蝕、阻塞
- 尖銳的異物:有腸胃道穿孔的風險。
- 強酸或強鹼的物體或液體:會造成黏膜損傷,甚至造成穿孔,後續有可能因為形成疤痕組織而造成腸胃道狹窄,必須透過手術修復或內視鏡氣球擴張術治療。
- 含鉛的物體:滯留腸胃道時間過長會導致鉛中毒。
- 電池:除了因電流造成黏膜灼傷外,滯留腸胃道時間過長,電解液滲漏則會造成強酸強鹼腐蝕的傷害。
- 高磁力的玩具:流行於學童間的巴克球則有可能造成腸阻塞或腸穿孔。
觀察有噁心、嘔吐、吞嚥困難、流口水、胸痛應緊急回診
一位五歲大男童誤吞鎖匙圈,大哭不已地表達他將東西吞到肚子裡了!家屬立刻前往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診求助,X光顯示原來男童吞下肚子的東西是一台約3.5 X 2公分之金屬玩具車,在家服藥觀察7天後,無法從糞便排出,鎖匙圈經胃酸腐蝕,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肝膽腸胃科林克鍵醫師用安排胃鏡取出。
圖說;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肝膽腸胃科林克鍵醫師和家長展示取出的異物鋼鐵汽車鎖匙圈
家長也很難想像這麼大的鋼鐵玩具車,到底是怎麼吞進去的?!孩子雖然沒有任何身體不舒服的症狀,但是仍然趕緊送醫處置。急診首先安排X光檢查,發現在男童的胃部確實有一車子的形體,建議先服用軟便劑等待異物自行從腸胃道排出。並叮嚀:回家後孩子若有噁心、嘔吐、吞嚥困難、流口水、胸痛的症狀,則需再緊急回診。一星期後,於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肝膽腸胃科陳安琪主任的門診追蹤,車子並未隨著糞便排出,決定安排全身麻醉以胃鏡取出異物。術後已恢復正常的生活,後續仍須追蹤是否有吞嚥問題。
誤吞後4~6天,大部分的物體會經腸道排出
陳安琪主任表示,「誤食異物」常見於6個月大到6歲的孩童,異物種類以硬幣最為常見,絕大多數吞入的物體不管能否經腸胃道排出,都不一定有明顯的症狀,僅有小於1%的機率會造成腸胃道穿孔,此類病童大部分都合併有先天或是後天的腸胃道狹窄。誤吞後的4~6天內,大部分的物體會經腸道排出,但也有歷時3~4週才排出的案例;誤吞後如平日一般飲食即可,但特別要注意孩子的糞便,觀察異物是否隨著排出;依據統計,若是吞入長度大於3公分的不規則形狀物體,或是直徑大於2公分的圓形物體則較難排出,甚至無法通過胃幽門,必須安排內視鏡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