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朝陽宮紙捏菩薩‧糯米牆‧古文物列為縣定古蹟

【記者陳世旺報導】清朝嘉慶二年【1797年】立廟的朝陽宮,是南投縣草屯鎮最早供俸天上聖母廟,二百餘年的歲月淬鍊,迄今仍然保留清代標準二通三瓜式古廟建築,雕樑畫棟,紙捏觀世音佛像,栩栩如生,糯米漿砌成的牆壁,保存完整的宗教古文物等先民文化資產,頗富台灣開拓歷史的研究價值,被政府列為縣定古蹟。

圖說:樑柱人物是荷蘭人挑樑擔角當勞役興建廟宇

荷樑擔角!藉工藝展現清代先民覺醒

   台灣受過荷蘭人的統治,先民意識覺醒來抵禦外侮,藉著興建朝陽宮,在楹樑建構過程,有驅使荷蘭人挑樑擔角的含沙射影典故。木樑上彩繪中國禮教的典故24孝;純手工虯龍頭豎腮鬚,立體成型,匠工細膩,展現當時民間技藝,歷史學家和當代建築藝術專家,窺其貌,直呼無人能出其右。

呈現清代二通三瓜式古廟建築藝術

    朝陽宮三川與正殿建築風格乃沿襲傳統廟宇儀軌,三進三開間建築,一通一瓜呈現四柱六架,無釘純木榫,耐震堅固,保存完整。廟門彩繪唐朝名將尉遲恭、秦叔保門神鎮殿,木雕斗拱、門扇外,兩旁的龍虎堵與中門兩旁裙堵、龍柱、石獅都是精湛的工藝作品。

紙塑觀世音、軟身媽祖、瑰寶全台少見

    今年中央文化部補助整修朝陽宮,主委周宥騰發現牆壁是三種建材砌成,二百多年來,歷經數次休葺,底層是糯米漿砌成,再度整修就用黑石粉凝固的磚塊,半世紀之前整復就用土燒成的紅磚,頗具廟史推考價值,因此廟方決議保留一小區塊裸露,裝透明框供香客見證廟史的悠久。

圖說:朝陽宮主委周宥騰細說糯米牆、褐石磚、紅磚等建材見證廟宇修建滄桑歷史

    紙捏觀世音菩薩佛像,慈眉善眼,高約60公分;軟身媽祖端坐神像,都是全台少見,自成一格。虎爺石香爐原為媽祖爐,為清道光年間由和樂社眾弟子敬獻。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由南投縣政府登錄為古物。洗石子神桌為當時最具代表的工藝品。朝陽宮主祀天上聖母,配祀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金母娘娘等眾神,庇佑鄉梓,成為地方信仰中心。

古文為結合在地文化讓昔日風華再現

    立廟以來,使用過的宗教古文物保存完整,廟方成立古文物中心,典藏清朝和日據時期古文物:帡幪、大幅旗、開路鼓、碗盤、清代古扁、繞境使用專屬神器等等,羅列其中。朝陽宮整修竣工,神尊安座以後,廟方將擇期安置在新購的房子,成立文物管理中心。

    朝陽宮位在草屯鎮北投里,毗鄰中投高速公路,往北投里朝陽宮只要2分鐘車程,交通便捷,豐富的宗教文化,結合地方產業和在地文化,活化社區,要讓昔日北投堡的風華再現!指日可待!

圖說:鄉民林碧照警官退休當志工在朝陽宮文物管理中心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