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輸尿管狹窄會造成腰部或是腹部疼痛,血尿,及腎功能受損,不及時治療恐造成腎衰竭,台中榮總泌尿外科醫師陳正哲,2020年從美國引進達文西口腔黏膜輸尿管重建手術,成功為66歲陳先生擺脫裝置雙J導管的不便和痛苦,恢復正常作息。
圖說:台中榮總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陳正哲【右】泌尿外科主任裘坤元【左】和成功接受輸尿管狹窄症陳姓患者【中】合影
在2020年初,陳正哲醫師前往美國天普大學醫院進修,跟隨美國達文西泌尿道重建手術的大師Daniel Eun,學習半年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 2020年8月回台中榮總泌尿外科服務。陳正哲醫師表示:達文西口腔黏膜輸尿管重建手術,安全可行,確實可嘉惠輸尿管狹窄患者。
輸尿管狹窄原因和後遺症
陳正哲醫師指出,輸尿管狹窄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先天性輸尿管狹窄的發生率低,大約在1%以下,其中以男性居多。而後天性輸尿管狹窄的發生率在1%至24%不等,常見的原因為骨盆腔、後腹腔手術或是輸尿管內視鏡手術後造成的併發症。輸尿管狹窄會造成腰部或是腹部疼痛,血尿,及腎功能受損。輸尿管狹窄的時間越久,腎功能損傷的程度也會越嚴重,甚至可能會導致腎衰竭。
微創手術:傷口小、出血少、復原快
一般保守的治療方式會先在輸尿管處置放雙J導管,希望有機會能藉由擴張的方式,將狹窄處撐開。再進一步可以輸尿管鏡方式切開狹窄處後,再放置雙J導管,但是這樣的方式往往容易復發,病患也會因為雙J導管造成不適和不便。傳統上要重建輸尿管,必須施行開腹手術,傷口大,手術後恢復較慢且住院時間較長。目前則發展出微創手術,包含腹腔鏡手術,或是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這樣的手術優點為出血少,手術視野較清晰,可於小空間執行極細膩的縫合切割動作,傷口較小及手術後恢復時間較短。
重建輸尿管必須完全切除病變部分,並保留足夠長度的健康輸尿管,進行無張力吻合。目前國內外並沒有一種合適的醫材可以作為輸尿管的替代品,在狹窄長度較長的病人,口腔黏膜皮瓣是一個合適的重建材料。
螢光物質【吲哚菁綠】協助醫師看清血管循環提高成功率
在國外的臨床經驗中,使用口腔黏膜皮瓣重建,長度最長的病患可以使用到11公分。在微創手術的環境下,發炎過後的輸尿管,解剖平面消失通常伴有纖維化的情況下更具挑戰性。因此,在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輸尿管重建手術時,同時利用一種螢光物質,吲哚菁綠(ICG),增強視覺上的識別能力,讓醫師可以清楚看到輸尿管的血管供應,進行重建時可以避免縫合處的血液循環不良,並增加重建成功的機會。
成功個案:
66歲陳先生,平日喜好爬山運動打桌球。幾年前因為左後腰部疼痛,到醫院被診斷為輸尿管結石,並且成功的接受輸尿管鏡取石手術。手術後幾個月,他的左後腰部仍有陣發性的疼痛感,到了醫院檢查,發現左腎嚴重水腫,並且在腎臟和輸尿管的接口處出現狹窄。
起初採取保守治療,於輸尿管處放置一條雙J導管,希望藉由擴張的方式,有機會將狹窄處撐開。但過了三個月,輸尿管狹窄處仍無明顯改善。院方請病人定期每三個月回醫院更換雙J導管。這個決定,使得他的生活大受影響,原本喜歡爬山運動打桌球的他,因為雙J導管滑動可能會造成血尿,泌尿道發炎,腰部及膀胱的不適感,使他漸漸地不敢進行這類活動,情緒低落。
2020年8月底接受陳正哲醫師達文西口腔黏膜輸尿管重建手術,成功摘除裝置的雙J導管,現在恢復以前的體力,運動和日常作息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