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初次懷孕即將成為準媽媽的孕婦,常因嚴重孕吐,食慾不振,緊張過度等【產前憂鬱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醫師張倍禎主任建議服用深海魚油攝取Omega-3的食物和營養補充品,適當休息和運動、多與親朋好友互動,緩解憂鬱情緒,對母體胎兒發育都有益。
產前憂鬱症影響胎兒健康
張倍禎醫師提到,觀察性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台灣大約有13%孕期女性罹患產前或產後憂鬱症,尤以首胎懷孕的準媽媽,在懷胎16週和產後4週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最高。
圖說:中國附醫 精神醫學部醫師張倍禎主任 建議孕婦攝取深海魚油Omega-3 除規律生活更要多與人互動
有許多憂鬱的準媽媽未接受正確的憂鬱症診療。另發現有約有一成罹患產前憂鬱症(未經治療)的準媽媽,在產後4週仍持續受憂鬱症的症狀所苦。產前和產後憂鬱症與準媽媽營養不良、早產、寶寶出生體重不足,和孩子發育遲緩有一定的相關性。
產前憂鬱症症狀:
張倍禎醫師表示,患有產前憂鬱症的準媽媽可能出現下列的症狀,如睡不好、暴飲暴食、心情煩躁、易哭泣、無法專心久坐、持續的憂傷情緒、對平常有興趣的活動或事物突然失去興趣、常感到罪惡或生命沒有價值、甚至出現自殺的意念。亦可能伴隨身體症狀如頭痛、胸悶、無法順利呼吸。
產前憂鬱症的原因包括:
1.因懷孕時期荷爾蒙的變化造成身體出現噁心、想吐、容易疲勞、胸部脹痛、膚質變差等症狀而影響情緒。
2.過去曾有憂鬱或焦慮的傾向。
3.個性較為小心謹慎、要求完美或缺乏自信的準媽媽。
4.準媽媽的心理建設不足,如未計畫性或未婚懷孕。
5.準媽媽覺得自己孤立無援,因家人未及時伸出援手或擔心懷孕後造成同事與主管的負擔,而影響情緒和體力。
準媽媽如何預防產前憂鬱症
1.定期測量心情溫度計:利用簡式健康量表來定期偵測自己的心情。如過大於10分建議尋求心理專業諮詢。
2.規律運動飲食和找時間休息:每天運動30分鐘,固定三餐的時間,並找時間休息和從事可以讓自己放鬆的活動可以協助穩定情緒。
3.找朋友聊一聊:讓朋友和家人了解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一起找到更好解決問題的方式。
4.補充魚油Omega-3(DHA和EP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14年建議,孕婦每週應食用226毫克~340毫克左右的海鮮,以攝取足夠的DHA。
DHA和EPA同為Omega-3系列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必需脂肪酸。
DHA和EPA能強化大腦細胞膜與神經傳導物質,可促進大腦功能、增加大腦皮質,進而改善情緒。張倍禎主任的研究團隊經研究結果後,發現患有產前憂鬱症的準媽媽相對未有產前憂鬱症的準媽媽血中的DHA和Omega-3較低,憂鬱症時間越長,Omega-3缺乏的情形越嚴重。
孕婦攝取Omega-3有益胎兒發育
張主任的團隊(MBI-Lab身心介面研究室)與日本團隊的跨國研究結果也發現補充Omega-3(含EPA1.2克+DHA0.6克)可以改善產前憂鬱症的症狀。張倍禎主任建議:「如果準媽媽有情緒低落的情形,可以以諮詢醫師並討論是否適合使用Omega-3。即使準媽媽不曾出現過產前憂鬱的症狀,以促進寶寶神經健康發展的立場而言,也建議每日應攝取約200毫克的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