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臺中榮總為讓急性單側聲帶麻痺患者有更微創的治療選擇,獨創「喉肌電圖導引-玻尿酸聲帶內注射」搶救單側聲帶麻痺的沙啞音聲的患者,至今實行已超過數百例,此技術自2012年於世界知名期刊Journal of voice 發表後,2015年全球耳鼻喉頭頸科學排名第一的國際期刊更刊登了榮總提供了單側聲帶麻痺患者從急性期到慢性期,最全方位的嗓音復健治療成果,把台灣醫療技術再度躍上國際舞台‧
耳鼻喉頭頸部王仲祺主任指出,「喉肌電圖導引-玻尿酸聲帶內注射」是一種簡單、微創、且結合提供聲帶神經功能檢查的一種治療,有很多病人注射療效甚至可以長久維持,而免除了前述聲帶內自體脂肪注射或植入填充物等複雜手術的風險。
王仲祺主任表示,人類的喉部主要由兩條會動的聲帶來控制呼吸和發聲,並在吞嚥時保護食物不會誤入呼吸道。兩條聲帶之間的通道叫做聲門,呼吸時,兩側聲帶向外開展,聲門打開,空氣進入氣管和肺部進行呼吸;發聲時,兩側聲帶則向聲門中線靠攏,關閉聲門,由肺部吐出的空氣則會吹動聲帶,造成聲帶震動,發出嗓音;另外在我們吃東西吞嚥時,聲門也需關閉來避免嗆食。
聲帶的運動也可能麻痺,較常見的是單側聲帶麻痺,就像新冠肺炎病毒會造成嗅覺喪失,單側聲帶麻痺也可能由不明病毒感染引起而突然發生,或因甲狀腺癌、食道癌、肺癌等癌症侵犯喉神經或其手術併發症而造成。單側聲帶麻痺雖然仍有健側聲帶可打開聲門進行呼吸,但要發聲或吞嚥時,卻因為聲門無法閉合而講話漏氣、嗓音沙啞,吃東西時也易造成嗆食。手術治療的原則就是藉由”隆聲帶”讓麻痺側聲帶向聲門中線移動,讓發聲或吞嚥時聲門可以閉合。
臺中榮總在單側聲帶麻痺有全方位的手術服務,傳統上包括在麻痺聲帶內注射自體脂肪、或在喉軟骨內聲帶旁植入填充物等手術。然而前述手術或需額外採脂手術,或需住院觀察,而且無法得知聲帶麻痺是否有恢復的可能。
案例分享一
60歲楊先生,菸、酒、檳榔史大概有30-40多年,109年到臺中榮總健康檢查,無意中發現甲狀腺惡性腫瘤,於109年7月接受達文西手術治療,因腫瘤纏繞神經,術後單側聲帶麻痺,完全沒有聲音,後來耳鼻喉頭頸部王仲祺主任經評估後建議將自體脂肪注射在聲帶上(109年12月),術後效果非常好,說話完全不費力。
案例分享二
劉先生,64歲男性,109年10月21日接受肺腺癌術後可能有傷到喉返神經造成聲音沙啞,說話都沒人聽得懂,嚴重影響到工作開會,後來經外院醫師建議可以施打玻尿酸試看看,於是上網搜尋資料後找到耳鼻喉頭頸部王仲祺主任,在110年1月接受門診玻尿酸注射手術,手術後說話咬字非常清楚,劉先生說:聲帶嗓音異常約100天的心歴路程,花了99天在摸索治療之道,最後終於嘗試來臺中榮總請教耳鼻喉頭頸部王仲祺主任,竟只花1天即獲得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