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傳說中的土地公是張福德,您知道在彰化銀行山福德宮供俸的土地公是楊志申嗎?聽彰化市政府市政顧問王遠憲細說真人真事的故事,別有一番風味。清康熙年間,彰化楊氏望族,鑿圳墾荒,富甲一方,到家族中道沒落,家產變成銀行山的史實,前賢楊志申被供俸為土地公的情節,增添地方文采軼趣。
圖說:彰化市府市政顧問王遠憲細說彰化銀行山福德宮史實
台灣通史 台灣縣志第239節記載,康熙二十四年(1685)楊志申捐父親墓地拓建學宮【現今台南孔廟】,知府蔣毓英嘉其義行,擇善地改葬於魁斗山麓,平坦如掌,大可二三畝,謂之金盤搖珠。葬後,知府說:你素行孝義,子孫必有昌者。但是,你要遠徙,十稔之後,可致巨富。
當時,半線【現今彰化】蠻荒未墾,楊志申兄弟移居在柴坑仔莊,胼手胝足,貸番田而耕之,鑿二八圳,引貓羅之水來灌溉,大興水利,從彰化到和美、伸港入海,迤邐139公里,滋潤良田數百甲,歲入穀萬石。又鑿福馬圳,鑿深圳,線東西兩堡之田,都是楊氏家族所有。
卒後皇帝誥封中憲大夫入孝悌祠
行有餘力,開墾淡水佳臘埔、金包里,一年收入穀物數千石。楊志申富且善,好行其德,睦宗族,恤鄉里,賑貧乏,治橋樑,人皆仰之。告誡子孫,捐糧興學,懿行善德,非為子孫求福應。只希望女人也能有讀書機會,可說是女權運動先驅。卒葬彰化,入祀台邑孝悌祠,長子楊振文協助平定林爽文之亂有功,朝廷追封中憲大夫。
長子楊振文平定林爽文之亂
楊志申的長子楊振文,帶領清軍平定林爽文後,福康安奏請以台灣知府任用,楊振文以未諳吏治相辭,仍賞戴花翎,封五品中憲大夫。
楊志申孫子楊應選,四品職銜軍功,平陳周全、蔡牽案領有軍功。楊氏家族是前清時期在台灣的名門世家。
後裔楊吉臣中法戰爭抗敵有功
日治時期曾擔任彰化街、區長的楊吉臣也是楊志申的後裔 。 1884年,中法爆發戰爭。法軍猛攻基隆獅球嶺,霧峰林朝棟統領鄉勇奮力堅守,戰況激烈。楊吉臣聞訊,率子弟兵前往支援抗敵。事後,以軍功敘五品銜,並賞戴藍翎。曾任彰化區街長;兼任臺中廳參事;兼任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員。
楊吉臣1905年與仕紳吳汝祥創立彰化銀行
楊吉臣 也從事實業,曾任「中部運輸會」社長。1905年,與仕紳吳汝祥、吳德功和李雅歆等人,創立「彰化銀行」,並擔任取締役。倡設「彰化商工會」,以謀商、工業的發展。楊吉臣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曾捐地十八甲,興建「臺中監獄」及「臺中法院」。在彰化街長任內,捐地建設「東西圳」和開闢「自來水水源地」。「南瑤宮」的改建與「節孝祠」的遷建,對彰化地方建設有功,因而有吉臣路來紀念。
後裔貸款無力償還!銀行山由來
楊吉臣次子 楊英梧(1893~1943),繼承父志,想墾山種果,打通現今139號道路,便民政策,獲得台中州知事水越幸一認同,以八卦山二百多公頃向彰化銀行抵押貸款,私財開路,從「水源地」到「知母湖」的環山道路,以造福鄉親。.1943年楊英梧在廈門船難死亡。路通,無錢繳息,抵押200多甲土地,產權歸屬彰化銀行,此乃銀行山由來。
銀行山福德宮沿革
楊志申家族對彰化地區開發有功,居住在銀行山附近居民,飲水思源,感念德澤,於民國71年倡議興建土地公廟祭祀,福德至高,銀行明現金庫,佑祈民山,財入半線,土地賜福,庇佑群黎。2020年彰邑城隍爺廟繞境,特敕擢升為【輔州之丞】香火鼎盛,相當靈驗。
彰化銀行山福德宮座落八卦山上,海拔232公尺,空氣清新,視野遼闊,周邊休閒農場、餐廳、牧場相呼映,是年輕人喜歡打卡景點。銀行山步道兩旁蒼樹蓊鬱,路面平坦寬敞,可通彰南路,74號快速道路從旁經過,交通便捷,休憩旅遊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