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大腸腫瘤不一定要開腹手術仍可治癒

【記者陳世旺報導】內視鏡技術不斷的進步,大腸癌前或早期癌腫瘤,可利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不需開腹手術,將腫瘤完整切除並保留器官,無體外傷口、術後恢復快、住院天數少,減少社會醫療資源浪費,比傳統開腹手術有許多優勢。

800062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無傷口復原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張安迪醫師指出,國人罹患大腸癌人數連續蟬聯第一名,可藉由糞便檢查作預防,若有疑慮可藉由內視鏡做大腸檢查,對於小於2公分得息肉可趁機清除,若發現大顆腫瘤可尋求外科處置,也可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3年前他從國外研修到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迄今已經完成九十個成功案例,百分百無副作用,是大腸癌前或早期癌腫瘤治療新選擇。

成功個案分享

63歲陳女士,109年7月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有一個6公分大的腫瘤,考慮到開刀的副作用較大,加上內視鏡與切片結果都證實尚未有侵襲性癌,直腸外科醫師與她討論要傳統手術或新型自費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1091029轉至消化系張安迪醫師的門診安排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切除手術,內視鏡手術很順利地完成,術後6小時即可開始進食,復原良好,由於是無創手術,身體外表沒有任何傷口,術後3個月追蹤大腸鏡,體內傷口復原良好且切片亦顯示無任何殘餘或復發的腫瘤細胞。

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陳女士說,自己每年都會做政府提供的糞便潛血篩檢,108年篩檢結果為陽性,經檢查後判斷為痔瘡,109年於中國附醫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6公分腫瘤,該年11月安排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切除手術,住院三天後即可返家休養。陳女士表示,一年前開始發覺排便量少、味道較臭,好險藉由每年固定篩檢,才能盡早治療,目前排便狀況改善許多,也更注重蔬果、水分的攝取,她也說「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真的好幸運」!

長者或不想手術須經醫師評估

84歲洪先生,民國109在外院發現大腸癌,後轉至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接受大腸切除手術。術後半年追蹤大腸鏡卻在橫結腸發現另外一個7公分大的腫瘤,考量到年紀與外科手術的副作用較大恢復期較久,不希望再接受一次外科手術,一樣轉至張安迪醫師的門診安排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切除手術,內視鏡手術很順利地在1個半小時內完成,術後6小時便開始進食,復原狀況相當良好,目前生活一如往常,術後3個月追蹤電腦斷層也顯示無任何殘餘或復發的腫瘤細胞。

800063

張安迪醫師【上圖】指出,過往對於大腸內較大的腫瘤,只能選擇外科結腸切除手術,隨著內視鏡技術的進步,針對一些較大型的癌前或早期癌腫瘤,可以在無須開腹的情況下,利用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切除手術將腫瘤完整切除並保留器官,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無體外傷口、術後恢復快以及提升長期生活品質之優點,且對於早期癌的治療與手術可達到一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