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主動關懷需要別人幫助的對象,善念良行長達半世紀,今年90歲高齡的賴楊素梅,自從投入慈濟志工行列,越做越歡喜,女兒孫子也一起當慈濟人,無為付出,三代同行菩薩道,共創【歡喜人生】,助人為樂,開發腦內【慈悲力利他區】,體悟出人生不但要知福、惜福,更要再造福。
圖說:賴楊素梅阿嬤【中】女兒賴淑暖【左】、外孫女吳玉華【右】三位慈濟委員同行菩薩道。
賴楊素梅1933年出生於台南小康家庭,從小接受日式教育,就讀台南家政女子學校,知書達禮。先生台大土木系畢業,任職水利局工程師,曾被派往美國深造土木工程研究,專業又敬業,晉升為水利署副總工程師,因工作關係,居家遷徙數次,台南、新竹、台北,最後落腳定居台中市黎明新村。
參加慈濟之前就心慈善念
今年67歲女兒賴淑暖,大學畢業後,高考及格進入土地銀行上班,去年退休也正式加入慈濟委員行列。她說媽媽心慈善念是參加慈濟之前就具有。
回憶孩提時期,有一冬天夜晚和媽媽去逛夜市,目睹賣甘蔗婦女把嬰兒擺在旁邊小床,衣服穿得少,媽媽趕緊回家拿小棉被幫嬰兒保暖,攤販婦女直說謝謝,此景縈繞腦際。故事未講完,在旁的母親賴楊素梅阿嬤聽了驚訝地笑著說:唉喲!我都忘記此事,女兒怎麼您還記得此事?女兒回答說:耳濡目染,行善出於內心。
歡喜心、甘願做、夫婿支持
賴楊素梅大約在40多年前,在公車上聽到幾位婦女談及慈濟做社會公益的話題。行善理念符合她的的念頭,她就到民權路台中分會當志工,每月初一聽證嚴法師講經,獲悉證嚴法師發宏願,募款要蓋醫院,幫助偏鄉東部的鄉親,上人慈悲大願,宏觀理念吸引著她,一路走來快半世紀。
賴楊素梅受到傳統日式教育,每天一早需準備好早餐、恭敬地送先生出門,等先生回到家就擺好拖鞋迎接。開始當慈濟志工後,先生允諾:只要在他回到家前能開門、拿鞋子給他換就好。先生出門上班,她也出門上班當志工。有一次半夜助念回到家,從來不進廚房的先生對她說:「妳先去洗澡,那個菜我熱一熱,一起來吃。」讓賴楊素梅嚇一跳又感動。
圖說:賴楊素梅早年全家福
標準公務員的先生鼓勵她做志工,讓她可以每個月到花蓮當醫院和學校志工,她和外宿在校生感情打成一片,學生會說心聲,她就關懷輔導,久而久之,賴阿嬤的稱謂在校園不脛而走,看見孩子快樂成長學習,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很期待每個月的花蓮之行趕快到來。
樂在工作,歡喜做,影響先生陪她做環保、幫忙搬回收物資,路人看到賴先生推著回收物,起初以為是拾荒者,但先生不以為意,放下身段,黎明新村也開始推動環保回收,越來越多人跟著賴楊素梅夫婦做環保。
賴先生簡樸,平時都穿同一件夾克,但慈濟有義賣活動就會慎重換上西裝,到每個攤位投錢祝福義賣成功,有一次把存摺、印章交給女兒領一筆錢出來讓慈濟救災。賴先生因心肌梗塞往生,但他邀約的志工到現在仍認真投入社會公益,女兒賴淑暖、外孫女吳玉華也成為慈濟委員。
深刻回憶:志工牽手念佛鎮定度難關
大約三十多年前,幾位慈濟師兄姐同坐一輛車到苗栗雪山坑做訪視,行程延誤,抵達山區已經落日,迤邐山路像羊腸小徑,不但崎嶇多石,又有斷涯區,路況險境,車晃又有碰擊石頭聲,窗外漆黑,樹搖曳,影幢幢,情境恐怖,司機說:您們手牽手,開始念【阿彌陀佛】。
安抵拜訪戶,發現婦女罹患關節炎,手指彎曲,丈夫車禍過世,留下3名幼子,家徒四壁,三餐不繼,幾個鍋盤沾滿污穢,志工清掃環境,送食物給溫飽。次日再度送炊具、碗盤、棉被、現金前往探視。
照亮別人,燃燒自己
年逾90歲的賴楊素梅阿嬤訪視太多個案,細數不完,投入慈濟,用心在社會服務,快樂回饋,心滿意足,自認賺到健康。現在每周五早上都來慈濟當長照志工,照顧對象大都比她年輕,她鏗鏘又堅定表示:要繼續照顧關懷需要的人。女兒說:媽媽像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真是知福、惜福、造福、賺健康,過充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