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拇趾外翻好發於女性,發生率大約是男性的10倍,尤其長期穿高跟鞋或穿尖頭鞋的女性容易加速造成,保守療法無法治癒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高世文建議接受微創矛型骨板手術,微創傷口小,減少軟組織破壞,血液循環好,傷口恢復快,骨髓內固定及互鎖式鋼板的特性,能提供拇趾外翻更好的穩定和矯正效果,穩定性為其他植入物的兩倍。
圖說:中山附醫骨科主治醫師高適文細心診治拇趾外翻。
拇指外翻隨年齡增長而趨嚴重
高世文醫師指出,拇指外翻是大腳趾趾蹠關節靜態半脫位,遠端往外側第二趾位子位移靠過去,第一蹠骨頭往內移,有些更嚴重程度的病患,還會發現拇趾外翻還會將第二趾往大拇趾上疊的變形。在2010年的足踝研究期刊統計資料顯示,拇趾外翻的盛行率在18~65歲之間為23%,而65歲以上更高達佔36%,在台灣,從臨床估算可能每10個人就有一個患有中、重度的拇趾外翻。拇趾外翻好發於女性,發生率大約是男性的10倍,尤其年輕女性特別常見,例如女性上班族、女學生、專櫃小姐或空姐,由於她們常需要長時間穿高跟鞋或尖頭鞋,然而高跟鞋只是症狀「加重因素」,而不是真正的主因,但是一旦開始有拇指外翻,就會隨著年齡變大而變得嚴重,角度變得更大。
拇指外翻嚴重度分級:
高世文醫師指出,患者在站立姿勢下,照射足部X光來做角度測量,一般而言,拇指外翻的角度須小於15度、第一蹠骨和第二蹠骨夾角小於9度是屬於正常範圍。角度測量: 輕度: 15 to 30 度/ 9 to 13度、中度: 30 to 40 度/ 13 to 20度、嚴重: 超過40度/ over 20度
拇指外翻原因:
一般大眾即使發覺自己有姆趾外翻這樣的足部變形,幾乎也不會選擇就醫治療,通常都是造成大腳趾近端突起紅腫,且常常在走路時與鞋子摩擦導致疼痛的情形而就診,這樣的變形與疼痛,究竟是甚麼原因所造成的?
有下列許多不同的因素:
- 遺傳是最主要的因素,這是無法改變的,大約佔了70%左右。
- 扁平足,因足部過度旋前而加重拇趾外翻。
- 關節不穩定,關節過動症(Hypermobility)。
- 第二趾骨變形或截肢病患,第一趾失去第二趾的支持。
- 有些長期穿楦頭太小的鞋子或長期穿高跟鞋,鞋面長期往內擠,易加重拇趾外翻,而女性發生機率約是男性的10倍。
- 關節疾患: 痛風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以及風濕性關節炎。
- 結締組織疾病: 馬凡氏症、埃勒斯-當洛二氏症候群、唐氏症拇趾韌帶較鬆馳。
- 其他的因素,如腦性麻痺、中風、脊髓脊膜膨出。
治療方法: 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方式
非手術治療:第一線的治療方式,目標在緩解病患不舒服的症狀
- 鞋子調整: 避免過高的鞋跟和前端太尖的鞋款。
- 足部輔具: 改善足部力學軸向和支撐。大拇趾內側拇囊襯墊:預防大拇趾內側拇囊摩擦發炎。
- 止痛藥: 普拿疼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
- 熱、冰敷:降低發炎。
- 牽拉運動:保持關節活動度,減輕關節的僵硬與韌帶沾黏。
- 縮足運動: 足部拇趾關節與肌肉的訓練運動,強化拇趾肌肉,可促進肌肉的支撐力增加,減緩拇趾外翻的關節變形。
手術治療方式:
拇指外翻保守治療失敗時,大拇趾關節依舊疼痛、影響行走或跑步功能、矯正拇趾越來越變形的外觀,就必須靠手術治療解決。
大部分拇趾外翻如果只利用軟組織的修補對於矯正是不足的,必須加上截骨矯正手術把內翻的第一蹠骨矯正到理想的角度,才能真正的達到有效的矯正效果,而目前發表出來的拇趾外翻的矯正手術方式就超過200種以上。
而切骨矯正手術方式各有其優缺點,在加上使用的內固定器,有鋼釘、有螺絲等等,也有固定的穩定度低或矯正力不足等問題。
醫術進步和醫技發達,有新研發的拇趾外翻矯正植入物,Spear plate-新型微創矛型骨板,可以提供病患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