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中國附醫全台首創自體腸道移植重建聲帶手術

【記者陳世旺報導】罹患下咽癌,接受了全喉切除手術,從此無法講話與吞嚥進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陳宏基醫師帶領醫療團隊,台灣首創新醫療,透過顯微技術突破傳統醫學的疆界,利用腸道移植重建發聲器,經由神經吻合,把本來不受控制的平滑肌變成可受控制的肌肉,成功改善病人的語音功能。

1133143

 圖說:國際知名整形外科陳宏基教授【右二】接受腸道移植重建發聲器王先生【左二】

中國附醫整形外科陳宏基教授指出,下咽癌病人因接受傳統全咽喉切除術,術後吞嚥能力和言語等基本功能連帶喪失。陳宏基醫師憑藉數十年的手術經驗,獨創了「游離迴盲瓣」,同時建立自然的聲音與穩定的消化道,可利用將迴盲瓣及段迴腸移植至頸部,用來重建新的聲帶。此也可運用於其他如喉部創傷、頸部腫瘤、放療後喉損傷、腐蝕性液體傷害等適應症。

  近五年來,陳宏基醫師為了幫助與改良重建病人語音功能,在使用腸道移植重建發聲器的時候,加上自主神經與頸叢神經的吻合,可把本來不受控制的平滑肌變成可受控制的肌肉,藉此有效改善語音功能,成功開創了以往未見的治療新方法,造福病人。

  • 個案分享:

不能吞嚥和說話,術後能進食和唱歌

  王先生在50多歲時罹患下咽癌,依照醫療常規接受了全喉切除手術,從此無法講話與吞嚥進食,也失去溝通與進食能力。之後至中國附醫整形外科諮詢,醫療團隊與王先生溝通後,建議可選擇「自體腸道移植重建聲帶」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不僅能順利進食、恢復說話,甚至還能唱唱簡單的歌,享受含飴弄孫之樂。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