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總顧問吳崑茂報導】廖涵茵女士個展,8月19日起在豐原葫蘆墩文化中心展出。她的雲山畫作,精彩吸睛,向為藝壇人士肯定。
觀其畫作,山水畫氣勢磅礡,雲山湧動;花鳥作品栩栩如生,清新可喜,不可多得。
山中居,這幅畫,在雲山水窮處,一方樂土,怡然自得,應是現代人心靈的故鄉。
激盪,這幅畫,春水宣洩而下,上善若水,欣欣向榮,隱約聽到澗水嘶鳴。【上圖】
山中居,這幅畫,在雲山水窮處,一方樂土,怡然自得,應是現代人心靈的故鄉。【下圖】
有你相伴,這幅畫呈現小倆口的天地,歲月寧靜美滿。
廖涵茵自幼喜歡繪畫,在職場上奮鬥多年,已獲得讓人稱羨的成就。突然間動心起念,想追尋童年時代的夢想,利用閒暇作畫。
她跟隨水墨畫大師葛憲能習畫,經過多年的努力,掌握葛老師的雲山畫作精髓,布局緊湊精妙,氣韻生動,觀者如入畫境,令人激賞。
廖女士原在長利奈米生物科技公司擔任副總,為了專心作畫,下定決心,辭去公司職務,得到先生及家人的包容,實在難得。
實現了童年作畫的夢想,一踏進去繪畫領域,就陶醉在墨海雲山中,繪畫成為她人生全力以赴的新方向。辛勤習畫,廢寢忘食,有苦有樂,也有紮實的心得,作品為藝壇先進所嘉許,滿心歡喜。
在大家的鼓勵下,2021年在豐原圖書館、八〇三醫院舉辦個展,獲得許多媒體朋友報導,讚譽有加,讓她深獲鼓舞。
她的習畫理念頗有見地,她說,藝術的表現是多元的,各有美感與意境。傳統國畫山水,意境幽雅,有空靈孤寂的美感,出於想像創作居多;西方畫作有抽象畫,更多是寫實作品,重視遠近、光線濃淡、形體比例大小,值得學習,加強臨摹。
為了充實自已的境界, 近年來又跟隨陳華老師、方鎮洋老師學習西畫技巧,希望觸類旁通,提升藝術思維技法。多年的努力,確實有所突破。
廖涵茵的水墨畫早為藝文界肯定,西畫方面也有深厚功力,張力十足。2022年8月19日在葫蘆墩文化中心展出,一併展出近來國畫與西畫作品,以驗證作畫歷程成果。
古今中外,藝術作品多如恒河沙粒,要如寶石般搏得青睞,必定有其獨到之處。她深切领悟,藝海無涯,進步無止境,將一本初衷,持續努力精進,深盼藝文界先進,多予鞭策鼓舞,俾上層樓。
畫展寄語~書畫無語會心歡喜
文:吳崑茂
每逢假日,在藝術展演場域,總是有許多民眾踴躍參與,豐沛了精神生活,值得自豪與欣慰。書畫無語會心歡喜;富而好禮,優質國民喜藝文。
隨着時代演進,藝文活動蓬勃發展。由於藝術創作空間更寬廣,國內外藝術交融,與時俱進,內涵注入新的元素,新動力。
以國畫中的山水畫而言,傳統山水畫,是典型文人畫,常是文人雅士隨興抒懷的產物,富有詩境禪意,像古渡孤舟、雪山獨釣、松下奕棋、行者觀雲天、茅屋 炊煙裊裊、老松虬龍等,這是傳統山水畫的刻板印象。今後畫山水,還要在傳統的意象中打轉嗎?
繪畫大師黃賓虹、劉海粟、張大千,喜歡觀賞黃山,探索黃山千變萬幻的景致,從中汲取養分。所以即使他們在家中畫山,仍然氣韻生動,搏得讚嘆。
藝術作品有如恒河沙粒,要如一顆彩石,搏得青睞,豈是易事。藝術家要成就自已,畫作要有獨特個性,才能脫穎而出。不必受限傳統,要呈現個人風格;不求形似,但求神韻。
名家作品,總有其獨特之處。除了作者努力,還得有悟性,獨具慧眼,否則依樣畫葫蘆,落入俗套窠臼,如何在藝壇占一席之地。
廖涵茵女士與先生紀宜仁賢伉儷,經營長利奈米生物科技公司,非常成功。她竟然為了理想,辭去公司重要職務,專心作畫,開拓人生另一精彩的生涯。
她追隨葛憲能、陳華、方鎮洋等名師習畫,在老師啓迪下,各領域突飛猛進,堅毅不懈,卓然有成,令人驚訝,也令人欣喜。
藝術創作是漫長的路,除了勤習技法,還要能夠宏觀藝道,微觀探索,不斷涵養藝術思维。謹在畫展前,表達深切的期許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