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前十字韌帶斷裂微創重建可降低退化性關節炎

【記者陳世旺報導】運動傷害發生腿部前十字韌帶斷裂,同時合併半月板破裂,造成膝關節疼痛症狀時,可接受韌帶重建手術,一併處理半月板傷勢改善症狀。中國附醫骨科謝尚霖醫師認為接受韌帶重建手術,可以減少半月板與關節軟骨受傷,減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比率。只要無顯著膝關節退化的情形,年齡不再是手術絕對的限制。

8D0489BC 772F 47CB A496 E13EAC4F5791

   謝尚霖醫師【上圖】建議,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時機,建議不宜太早(3週內)或是太晚(超過1年)。太早進行韌帶重建手術,膝關節術後容易造成沾黏影響活動度;太晚接受手術,可能造成半月板及關節軟骨進一步損傷。一般建議在受傷後,當膝關節回復到完整的關節活動角度及八成股四頭肌肌力時,再接受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為佳。

膝關節曾受傷未來發生退化性關節炎比例高

曾發生膝關節傷害病史的人,未來可能發展成退化性關節炎,前十字韌帶斷裂後經過手術修復,仍需要努力復健,重建膝關節的活動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謝尚霖醫師分享,居家可以做的簡易運動,幫助前十字韌帶有效伸展。

謝尚霖醫師說,膝關節進行復健的重要關鍵是掌握黃金三時期,分別加強不同部位的伸展拉筋與肌力訓練:住院期間到手術後一個月內(黃金時期A)平躺式復健操、手術後一到兩個月內(黃金時期B)半蹲式復健操、手術後四個月到六個月內(黃金時期C)移動式復健操:

居家簡易伸展拉筋與肌力訓練

黃金時期A:

住院期間至手術後1個月內的復健操-平躺五式每日做三回

第一式:

膝關節伸直運動,將膝關節伸直,可用手幫忙壓膝關節。避免膝關節沾黏導致更多問題。

停留60秒,重複10下,每天3回

第二式:

腳踝幫浦運動,將腳稍稍墊高(高於心臟即可),腳板上勾、下壓(來回動作)。此動作能幫助消除術後腫脹。

重複50下,每天3回。

第三式:

直膝抬腿,健側腳彎曲踩在床上,患側腳背勾起,將患側邊上抬到對側膝關節高度再慢慢放下。骨盆必須貼緊床面、腳板一定要先勾再上抬。停留10秒,複15-20下,每天3回。

第四式:

側躺抬腿,與身體一直線,保持膝關節伸直,腳微向後擺,腳上抬至與床面水平。

臀部需有酸感,非大腿側邊。停留10秒,15-20下,每天3回。

第五式:

抬臀運動,身體躺正,雙腳與骨盆同寬,慢慢將臀部抬起。骨盆需保持水平。

停留10秒,重複30次,每天3回。

黃金時期B:

手術後第2個月起的復健操- 半蹲式每日三組

靠牆半身蹲運動,加強核心肌群及大腿肌力,與協調動作。

靠牆半蹲,以無痛角度進行,2分/次,間隔5秒,連續10次為一組,每日2-3组。(根據病患肌力恢復情形調整訓練量)

*謝尚霖醫師補充,手術後第2個月起,建議不妨增加健身房的飛輪或家裏的健身車做為該階段的復健運動,輕度負荷30分/次,每日2次,持續强化肌力,但不加大負荷重量,只增加活動角度、次數及時間。

S 7561228

圖說:復原期間應戴上活動式膝關節護具,避免與降低膝關節再度受傷。

黃金時期C:手術後第5個月起的復健操- 移動式跨步,每日四組

橫向跨步操

提高最大力量,統合肌力及平衡訓練 8-12次/組,每日2-4組連續練習,中間休息90秒,疲勞時亦可暫停休息。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謝尚霖醫師指出,黃金ABC三時期的復健運動需要持續且漸進練習,平常人也可練習做,在手術後兩個月內,建議仍需要戴上活動式膝關節護具,佩戴有承托力的護具保護,避免與降低膝關節受傷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