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保護心臟『3多3少0菸害』少鹽、少油、少糖、多運動、多蔬果、多原型、0菸害

【記者陳世旺報導】國人心臟疾病高居十大死因第2位,為了喚起民眾能對心臟血管健康的重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團隊特別舉辦護心保健活動的健康講座,推行護心公式『3多3少0菸害-少鹽、少油、少糖、多運動、多蔬果、多原型、0菸害』,藉由簡單好記的口號公式,傳達民眾正確的心知識及觀念。同時介紹新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永久性心律調節器,是心血管疾病治療新選擇。

1664844664848

針對心臟疾病治療的選擇、如何養成健康心生活以及預防心肌梗塞等議題,中山附醫心臟科團隊由心臟內科蔡青峰主任與黃聖瑋醫師,集結心臟科專責藥師、營養師、個管師一起現身活動現場,以深入淺出的說明,帶給民眾相關心臟病用藥安全、健康飲食、疾病認知等資訊,希望以預防重於治療來衛教民眾正確的心臟保健觀念。

菸害是心血管疾病元凶 !中山附醫戒菸成功率全台第一

「戒菸是心血管病人的首要課題!」蔡青峰主任特別指出,急性心肌梗塞男性有79.5%曾經抽菸,菸害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影響神經系統,引發心跳加速,血管收縮,進而增加血管堵塞和栓塞的機會,以及讓血液更具黏性,血塊容易在比較狹窄的血管內形成,營造出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及中風的環境。

黃聖瑋醫師指出,「預防重於治療」,心臟內外科醫師、個管師都具備戒菸治療資格,中山附醫防治戒菸成功率近8成,為全台心臟專科戒菸前驅,歡迎想戒菸的民眾至門診諮詢。

1664844510833

蔡青峰主任說明,隨著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主動脈瓣膜狹窄及房室傳導阻斷是常見的退化性心臟疾患,中山附醫心臟科團隊啟用新的複合式手術房,引進有別於傳統治療的儀器,提供更精準的治療,讓病患有更多的選擇,並分享長者心血管疾病手術案例:

主動脈瓣狹窄免開刀!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主動脈瓣膜過於狹窄會造成心臟極大負擔並促使心衰竭的發生,一旦在出現心臟症狀後,患者的死亡率會顯著增加。臨床上的症狀包含血壓降低、呼吸急促、頭暈或昏厥。目前藥物對動脈瓣膜狹窄療效有限,只能透過手術來治療。近來隨著台灣健保核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俗稱TAVI),因傷口小、大幅縮短恢復時間。台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已超過2000例安全性更高,術後恢復期明顯縮短。

病友分享:洗腎常血壓降,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後改善

82 歲紀先生患有心衰竭和末期腎病長期需要定期洗腎。近年來於洗腎時往往出現血壓降,時常需要中斷透析療程,也因心衰竭反覆住院。經由腎臟科醫師會診轉介,心臟內科蘇峻弘醫師發現病患有嚴重的主動脈狹窄合併心臟衰竭。在和家人與心臟內外科團隊討論後,於今年7月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術後心衰竭症狀明顯改善,透析時也不再出現低血壓症狀,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1664844566351 copy copy

81 歲林先生患有末期腎病、冠狀動脈疾病、心衰竭和心律不整。近幾個月出現反覆的嚴重低血壓甚至是昏厥,日常生活無力,因為有休克風險造成不少藥物無法服用,透析也時常因為血壓過低無法執行。在心臟內外科團隊仔細評估及解釋後,今年7月接受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術後血壓穩定,頭暈及昏厥都顯著改善,心衰竭的藥物服用上也更加安全。

除了高齡的病人,高手術風險族群,已接受過開心手術、主動脈嚴重鈣化、此技術很有機會申請健保給付,為高齡、高手術風險的患者提供了有別於傳統手術的新選擇,院方在今年啟用複合式手術室後,心臟內科蘇峻弘醫師及心臟外科吳怡良醫師團隊已於今年3月至7月已陸續完成8例成功手術。

永久性心律調節器新選擇-左分束支起搏節律器

病竇症候群及房室傳導阻斷是臨床危險性高的緩慢型心律不整,好發於高齡的老人家,患者可能出現血壓下降、暈倒等急症,因心臟傳導系統中的竇房結或房室結因為退化、藥物、心肌梗塞後、發炎或心肌病變等病因造成傳導中斷的情形,若為永久性傷害,主要治療方式為永久心臟節律器手術治療。

84歲羅先生因突暈眩、喘與心臟無力,由家人送至急診室就診。檢查發現心電圖顯示為完全房室傳導阻斷,心跳每分鐘只剩42下,經醫療團隊詳細解釋節律器手術成功率與風險,以局部麻醉方式,接受了新型左分束支起搏節律器置入手術,治療後羅先生恢復良好,術後隔天即可下床,已無暈眩、喘與心臟無力情形,三天後就可以出院。

心臟外科吳怡良醫師指出,羅先生病因為完全房室傳導阻斷,傳統手術後病人心臟會完全倚賴節律器跳動,決定採用新型左分束支起搏節律器幫病人治療;傳統節律器為右心室心尖或中膈起搏治療,容易造成左心室不對稱收縮,然而左心室主要負責心臟輸出量,一部份患者心輸出量會慢慢下降,嚴重時容易出現心臟衰竭症狀,需後續心衰竭治療;近年來有新發展的起搏術式,稱為傳導系統起搏。目前的主流術式是左分束支起搏。左分束支起搏使用新型導線鑽入左右心室中膈約1公分

至傳導系統左分束支處,藉由患者本身的傳導系統同時起搏左右心室,可以接近正常生理傳導系統心室收縮,能保有較佳的心輸出量並減少因節律器造成心臟衰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