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倡議「自然、循環、平衡、寬容、生命力」綠工藝精神主張,除了美學創作、生活實用,更融合人文關懷,實踐工藝的社會服務價值。10月25日與臺中榮總啟動工藝與醫療攜手合作,創造身心靈療法【社會處方箋】的先端,讓工藝以陪伴之姿走入醫療空間,透過工藝的自然、手作的過程來療癒醫院的病友、家屬以及醫護人員。
圖說: 臺中榮總院長陳適安【左三】副院長傅雲慶【左二】與與會貴賓合影
榮總結合工藝師、醫療、企業及社會帶來「希望、療癒、陪伴」
以「自然.迴響」為題,於第一醫療大樓展出系列以自然為名的撕畫創作。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大自然豐富的樣貌和繽紛的色彩能給人們心理健康帶來許多有益影響。透過手工撕畫表現金黃稻穗的豐收、梅花茂盛綻放的美景、高山青澗水藍的天地悠悠等,增添醫院的生氣與活力。讓病友、家屬以及醫護人員借景抒情,循著自然的光影、色彩變化,不知不覺放鬆地進入自然的情境氛圍,暫時忘卻生活中的不安、焦慮及緩解壓力。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指出,工藝源於生活,取材於自然,材質自然多元,且隨處撿拾即可創作,尤其動手、動腦與人際互動的陪伴過程,帶來療癒的能量。工藝中心去年開始推動「臺灣綠工藝希望工程」,以工藝五感體驗的特質介入社區、醫療機構等單位,透過社會分工,連結工藝師、醫療、企業及社會團隊帶來「希望、療癒、陪伴」的力量,執行至今深受肯定。
中風的阿嬤用單手作陶、93歲的阿公從被陪伴者成為未來陪伴者的潛力,以及工藝中心這次與臺中榮民總醫院的合作,除了工藝創作介入醫療空間,使醫院氛圍變得有溫度外,還有包含在臺中榮總日照中心的工藝陪伴計畫仍持續進行中,樂見這個計畫持續推廣至全臺灣,以多元形式採就地服務、就地陪伴,造福更多人。
以工藝、藝術打造醫院新氛圍醫病又療心
臺中榮民總醫院陳適安院長表示,醫院的病患與其家屬和醫護行政人員,都是需關照的對象,所以經常考如何讓醫院內外環境朝「以人為本」的目標精進。像是中榮藝廊不定期展出藝術創作,每每看著原本焦慮的病患與家屬,在駐足欣賞藝術作品後,不安的情緒受到平撫,總讓我感到欣慰。
陳適安院長剴切指出,人文素養是醫學教育中重要的養分,辛苦照顧病患的中榮醫護,也需要這股人文的薰陶和療癒。所以經常安排醫護和工作同仁參與藝文活動,今年七月也安排到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工藝文化園區參觀百年包浩斯展覽以及體驗手作工藝,大家都非常的開心。今日很高興與工藝中心攜手合作,除了中榮藝廊的展覽,還有以工藝陪伴、療癒我們日照中心的長輩以及家屬的合作計畫,以工藝、藝術打造幸福生活,醫院不只醫病,還可以溫暖人心。
撕畫蒲公英展出:10/1至12/1臺中榮總第一醫療大樓二樓A區藝廊
工藝家謝淑慧以及病友一起將撕畫蒲公英字卡貼上主題牆,象徵工藝與醫療合作、工藝家陪伴病友的溫暖。以蒲公英比喻散播幸福分享愛,以及希望每個人都能像蒲公英的花語一樣自信勇敢、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時,也特別規劃棉紙撕畫的手作體驗,由展出者謝淑慧工藝家陪同現場的病友、家屬一起透過手撕棉紙,一撕一黏的過程感受工藝溫暖療癒的力量。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