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陶藝家吳金維將陶土雕塑成型,外壁展現不同美學工藝,絕不上釉藥,擺上窯內任憑木材裸燒,經過高溫淬鍊,將含有鐵質等多種元素的陶土柴燒成多樣貌的陶藝品,創新柴燒工法是人與窯對話;土與火共舞,把土詮釋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創造出不一樣的美學,奠定陶藝界的美名。
圖說:不上釉卻金光閃爍的茶甕兼聚寶盆功能的作品是陶藝家吳金維汗水的傑作
吳金維1968年生於台灣宜蘭縣,1988年台灣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有雕塑和美學基本功,三十多年來歷練摸索,在藝文濃厚的三義鄉建造藏山窯,從事陶藝創作,近十多年來創新的「新柴燒」工法燒出創意作品,再度點亮台灣的陶藝界光芒,吳金維作品頗受國內外收藏家青睞。
吳金維認為藝術要生活化,坯體要實用,外觀圖騰要富美學,用手用眼做成粗胚,不上釉去裸燒,要想打造出類拔萃的陶藝品,也必須具備創新的窯體、好薪材高溫淬鍊的灰釉、原礦的好胚土、技術經驗,溫控燒出好氣氛,才能讓土內的鐵淬鍊出金色、銀色、黝黑色、蕎麥色、鐵白、鐵黃、藍靛等不同顏色,使得作品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有樸拙色彩、有紋路粗獷的質感,更有炫耀奪目的金銀光澤,這樣的作品才是與眾不同,才值得收藏家典藏。
觀賞吳金維的作品,不管是聚寶盆、茶壺、茶罐、茶托和茶杯,件件都展現出流光溢彩的 美學特徵,作品都能夠明顯看到高溫變化的火痕,而器皿表面的 肌理則千變萬化,層次堆疊,展現出深邃的意境。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