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大河美術結合八大藝術家舉辦《Face Me, Tag Me》創意聯展

【記者陳世旺報導】座落於台中市南屯區大業路281號的藝術空間大河美術與策展人顏寧志共同於今年四月舉辦《Face Me, Tag Me》聯展,邀請到八位藝術家:王宗欣、卡沃、林雅儀、吳易陵、陳京亨、陳楷仁、黃千倫與劉正堃共同展出,試圖用輕鬆有趣的方式,一同揭示當代藝術錯綜複雜的網絡中,「標籤」(hashtags)所帶出的時代現象。

S 47382575

在這個社交網路發達的年代,標籤和分類已成為生活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對人們之於形象建立和認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進一步擴大為一種新文化,成為人們面對世界、辨別事物和經驗生活,也就是本展探討的「Face Me」方式之一。而藝術作為一反思實踐手段,這些面孔(faces)與文字(tags)能夠同時在藝術創作中建立「形象」,透過社交媒體來展示自己的作品與風格,除了表達其想法和情感,也同時呈現符合外界期望,或甚至反映時代樣貌,並且藉此和觀眾之間建立能使藝術更廣泛傳播和分享的途徑。另一層面,卻同時可能限制發展空間,使其被框架在特定的風格與議題,因此《Face Me, Tag Me》探討了藝術場域中,個體和群體在當代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

BerylWU吳易陵 Peaches

圖說:吳易陵壓克力、噴漆於畫布

本次展覽圍繞在「#」符號所帶出的當代現象與意義,此符號的出現,代表一種指令的輸入與轉換,主視覺中傳達出在其所覆蓋的背景下,隱約透露出的文字標籤就如同程式碼般,暗示著符號的指令特性,而井字圖像化下,作品正塑造著自身特質,從圖像到文字、識別到類別的互文循環。所謂標籤與群組的功能與目的,皆能在主視覺與展覽中一目了然。

HUANGChien Lun黃千倫 咪醬與環飽隊變異生物的發現

圖說: 黃千倫咪醬與環飽隊:變異生物的發現

《Face Me, Tag Me》藉由多元的創作,深入觀看人們以及其所身處的環境,如何被標籤化以及去標籤化,打破標籤對於作品與藝術家的束縛,讓觀眾能夠看見藝術生態的多樣和複雜性。本展亦試圖於「標籤」(hashtags)的使用上,討論關於新形象的創建方式,亦或文字圖像化的傳遞媒介,強調這不僅是一個展示作品的白盒子,更是一個反身關照自我塑形與解構重組的實驗場域。

劉正堃 Re.03HUAHUA

圖說:劉正堃二手衣

期待觀眾藉著《Face Me, Tag Me》,除了審視當代社會中人們對於形貌的追求,也能從中發現自身所處環境富有的趣味,解放舊有標籤,創造更多元開放的新視野!

王宗欣 我說沒事是因為想讓你覺得我沒事

 圖說:王 宗欣我說沒事,是因為想讓你覺得我沒事

CHENKai Ren陳楷仁 你今天吃炸藥了嗎

 圖說:陳楷仁你今天吃炸藥了嗎?

KawoakaSushijojo卡沃 WatchoutRoadtrip

 圖說:卡沃的作品小心!公路旅行將水彩、壓克力於法國水彩紙

 

ZoieLAM林雅儀 ADVENTURETIME

圖說:林雅儀複合媒材於畫布

 

陳京亨 孩童時 潛艇堡

圖說:陳京亨孩童時 - 潛艇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