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AI上呼吸道檢測儀」免麻醉 10分鐘精準完成篩檢!

【記者陳世旺報導】睡眠呼吸中止症提高顱內出血、中風、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等風險,睡眠障礙影響健康甚鉅。台灣睡眠醫學學會針對40到65歲民眾的最新調查發現,全台約有230萬人罹患慢性失眠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杭良文主任表示,國人打鼾半數以上 可能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了幫助打鼾民眾找到問題並緩解憂慮,中國附醫五月起啟用「AI上呼吸道檢測儀」,運用超音波檢測儀加上AI導航,最快在10分鐘內完成篩檢,並預測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這是全球最快的檢測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工具。

圖說三S 74129429

無侵入性「安全、快速、準確、標準」

為了免除民眾對於侵入式檢查呼吸道組織的擔憂,以及省去睡眠多項生理檢查,中國附醫睡眠醫學中心杭良文主任帶領專家團隊,研發「AI上呼吸道檢測儀」,避開了麻醉的風險。杭良文主任說明,「AI上呼吸道檢測儀」是以超音波掃描上呼吸道內組織,檢查軟顎、口咽、舌底、會厭軟骨在正常呼吸和深吸氣憋住之後的型態與位置變化,以AI大數據輔助分析,預測上呼吸道組織是否塌陷,準確率高達89%。杭良文主任強調,「AI上呼吸道檢測儀」具備「安全、快速、準確、標準」四大優點,比較傳統診療方式更方便與精準:透過雷射定位系統自動掃描,減少人為差異,確保結果的一致性,經過精密上呼吸道AI分析,民眾能在意識清楚的狀態下進行10到15分鐘的快速檢測,並得到分析結果報告,杭良文主任預期,這項新篩檢服務能提高民眾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篩檢的接受度,進而增加就醫治療的機會。

圖說五S 74129426

杭良文主任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5月起於健檢中心,可提供「AI上呼吸道檢測儀」,結合AI智慧醫療快速診斷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上呼吸道的相關檢查並無侵入性、無輻射風險,只需10~15分鐘即可得知上呼吸道變化,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及醫療費用。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

杭良文主任進一步指出,他的臨床觀察,有打鼾症狀者,約有一半以上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的症狀,日間會睡不飽、嗜睡、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記憶力減退、早晨頭痛、脾氣暴躁、口乾、憂鬱等;夜間為打鼾、睡眠中呼吸中斷、嗆醒、睡眠中斷、失眠等。

杭良文主任說,在診間經常看到病人的太太抱怨先生打鼾聲音太大,吵得讓人失眠,甚至得分房睡;或是突然的沒有鼾聲,也會嚇到枕邊人擔心先生的安危。詢問患者白天的症狀,多半有嗜睡、記憶力變差、情緒暴躁、夜間頻尿、時常做惡夢等情況。

早發現早治療防血管疾病

杭良文主任指出,早發現,早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間歇性缺氧,導致性全身發炎體質,加速老化,增加心血管疾病,若不盡早治療,將可能造成更多共病危機,甚至死亡風險。治療方面,患者於夜間在家中使用「單相陽壓呼吸器」改善缺氧、呼吸中止症狀,進而減緩老化、失能速度及減少心血管疾病。

杭良文主任說明,一般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法,除了簡易型居家睡眠檢測外,最常使用常規標準工具為「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即腦波圖、眼動圖、肌電圖、心電圖、血氧飽和度、脈搏、口鼻呼吸氣流、胸腹呼吸動作等,確診後若需進一步觀察上呼吸道組織塌陷型態及位置,則需要進入上呼吸道執行藥物誘導睡眠內視鏡,以提供更有效率之治療規劃。然而,藥物誘導睡眠內視鏡,需要進行麻醉,並進行約1小時侵入性檢查,執行過程亦具有相當風險。透過AI智慧醫療快速診斷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新選擇。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