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台中榮總研首創小黑蚊疫苗降低過敏反應

【記者陳世旺報導】天氣逐漸溫暖,惱人的小黑蚊又逐漸開始出沒,許多民眾遭到小黑蚊叮咬後引起過敏反應,皮膚又腫又癢,持續數週不消,留下難看的滿腿「紅豆冰」,嚴重者甚至可能在叮咬處產生水泡 、血泡 、潰爛、 紅腫,併發發燒及淋巴結腫大狀況,臺中榮總陳怡行醫師以及李美芳博士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使用小黑蚊主要過敏原的 DNA 做成皮膚貼片式的疫苗,可減少過敏反應。

S 61833481

 圖說:陳怡行主任示範貼片使用

  李美芳博士表示,小黑蚊並不是真正的蚊子,而是一種體型微小(約1-1.5mm長)的吸血蠓科昆蟲,學名為台灣鋏蠓。

   因為小黑蚊體型極小,吸血時常是成群一起出動,雌鋏蠓為產卵需要,會在白天攻擊叮咬人體露出之部份,被叮者往往在感覺皮膚紅腫難耐時,才知道已經被叮數十口。而且小黑蚊對一般的除蟲菊類防蚊液並沒有效果,所以除了使用衣物遮蔽皮膚或是使用含有敵避(DEET)成份驅蟲液以外,在戶外活動時,很難完全避免被小黑蚊叮咬。

   陳怡行醫師指出,為提升臨床治療品質及有效預防,亦避免傳統殺蟲劑帶來的環境汙染,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以及醫學研究部過敏實驗室,在過去2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小黑蚊過敏相關的研究。過去研發檢測的試劑,除了找出臺灣小黑蚊主要的過敏原,近年來更致力於預防工作,以及治療性減敏疫苗的研發。

S 61833501

圖說:臺中榮總醫療團隊合影

DNA做成皮膚貼片式疫苗獲國際重視

   臺中榮總陳怡行醫師以及李美芳博士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使用小黑蚊主要過敏原的 DNA 做成皮膚貼片式的疫苗,在小鼠的實驗當中發現只要每週貼一次,一次貼一小時,持續三周,就可以達到預防以及治療小黑蚊過敏的效果。而且這個減敏的療效,如果從小鼠的壽命回推人類的話,大約可以持續10年的療效。這個研究結果,也被過敏領域第一名的期刊Allergy 接受發表刊登。

   臺中榮總過敏研究團隊將持續推動相關研究,不斷改進小黑蚊過敏治療方法,未來希望能早日完成人體臨床試驗,以落地使用於病人身上,解決雖不致命卻異常惱人的小黑蚊過敏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