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青光眼是失明的第二大主因,台灣青光眼患者約40萬人,台中榮總眼科部王俊元醫師研究發現,部分患者可能與低血壓或心跳太慢有關。影響青光眼視神經的血液循環。此項研究王俊元醫師在羅馬舉行的世界眼科醫學會中作報告,並刊登世界眼科著名國際期刊,提升台灣在國際醫療能見度。
眼壓正常也會有青光眼?
王俊元醫師指出,青光眼是一種漸進性的視神經的病變,伴隨有視野的缺損。正常人的眼壓在10到20毫米汞柱之間。青光眼造成視神經產生病變的可能是因為「高眼壓」產生壓迫,眼壓正常之民眾,但仍可能因血液循環等因素,讓視神經產生退化,稱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在台灣就有1/3患者屬「正常眼壓性青光眼」,部分患者可能與低血壓或心跳太慢有關。影響青光眼視神經的血液循環等因素,始終是眼科醫師努力研究的重點。
血中膽固醇太高是造成青光眼的危險因子
過去研究指出,血中膽固醇太高,會影響到視神經的血液循環,是造成青光眼的危險因子。膽固醇大致可分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兩類(HDL)。台中榮總眼科部王俊元醫師,於羅馬舉行的第十屆世界眼科醫學會中,發表研究,分析青光眼嚴重度與 HDL 及 LDL之間的關聯性。結果發現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患者,其HDL血中濃度比正常人低,青光眼愈嚴重患者,其HDL濃度越低,已刊登於最近一期眼科國際期刊Molecular Vision。推測HDL對眼睛有保護作用,但青光眼病患HDL含量較少,可能的機轉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被譽為“好膽固醇”不足,影響眼部血液循環的順暢。這項研究可提醒病患,保持正常的膽固醇,有助於降低青光眼惡化的風險。
青光眼應早期檢查、早期治療
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是一種慢性、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的疾病。超過35歲,建議每年做一次詳細的眼睛檢查。若有高度近視或有青光眼家族史,更應提早到18歲接受青光眼檢查。
台中榮總眼科會做眼底視神經檢查和測量眼壓,還會安排視野檢查與檢測視神經纖維的厚度。利用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儀(簡稱OCT),可以檢查出視神經纖維的厚度與變化,診斷出早期青光眼。
青光眼患者,應遵循醫囑接受治療,定期回診,與內科醫師配合,控制好內科疾病,透過有氧運動,規律的作息,可減緩青光眼的惡化。.
其潛在危害在於患者發現任何異常之前,悄悄偷走你的視力與視野。目前全球青光眼人口約有8000萬人,而在台灣青光眼患者約40萬人,相較於過去十年,約增加6成,其中青壯族群的比例逐年增加。顯示青光眼已非老年人專屬疾病。
個案分享:控制三高、有氧運動有助青光眼穩定
【一】范小姐一年前診斷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視神經退化併視野缺損,接受青光眼藥物治療,當時合併三高,配合內科醫師的治療,穩定的控制膽固醇、血糖、血壓,經過一年追蹤,目前青光眼保持穩定。
【二 】另一青光眼病患劉小姐,原本低血壓與心跳太慢,常手腳冰冷,為了改善血液循環,聽從醫師有氧運動的建議,而投入馬拉松慢跑,按時點藥,規律的作息,這五年來青光眼控制得很穩定。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