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相思樹下,紅土之上,原本貧瘠的大肚山麓土地,臺中市食農教育發展協會租用四百多坪的土地,運用農業自然資源永續循環方式,改善生產環境,種植無毒蔬果、將農漁廢棄物再生利用,建構全台少見的自然建築「水滴屋」和無水乾式「生態廁所」,成為天然環保食農教育的友善環境、泥土變黃金,透過教育方式讓學員重視萬物皆有用,珍惜資源,愛護地球的珍貴教育園地。
圖說:相思樹下的食農教育園區把泥土變黃金的示範區。
利用漁農廢棄物再生創造城市奇機
臺中市食農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曜聰帶領志工團隊,在有限土地利用自然循環工法,打造愛地球,永續發展的食農教育園區。如何讓貧瘠紅土種出無毒的三十多種蔬果?錯縱林立,類似百果園,讓學員飲水思源,認識各類蔬果的原生種,人類與動物共存共榮,愛護動物,在園區可近距離觀賞不太害怕人類的啄木鳥、樹鵲、松鼠、五色鳥、麻雀、綠綉眼、白頭翁等,經過楊曜聰現場一一解說,漸長常識。
圖說:獨特自然建築藝術水滴屋是多功能食農教育教室
水滴屋:獨一無二藝術屋
相思樹下隱藏一棟乳白色的開放式藝術地景,使用自然材料作為建材,集結3000人次志工來協力造屋,歷經二年半完成,外觀設計為水滴形狀,寓意涓滴成流、珍惜水資源,平滑的地板是混合紅土和沙子利用夯土方式夯實,不是水泥地板喔!牆體也是用紅土、沙子裝入麵粉袋夯實,一層一層堆砌而成,牆面則是用彰縣王功的蚵殼高溫鍛燒成粉,加上細沙混合成灰料,然後塗抹在紅土袋牆體上,呈現柔和的乳白色,和土地板形成顏色反差,因為不是用水泥塗抹,所以水滴屋是一座能夠呼吸的土厝。
屋頂結構使用竹構撐高形成透氣空間,屋頂並搭配竹片為底,最上層使用不鏽鋼來遮陽和擋雨,既隔熱又通風。四周設計大型的通透窗戶,鏤空的小窗蹲著二隻可愛的貓,牆壁內並有多罐透明玻璃罐來引光,設計多巧思,室內氣通順暢光線明亮,土埆厝冬暖夏涼。
圖說:二隻睡貓陶醉在水滴屋,地板設有地爐用來除濕驅蚊蟲、保養竹構
地上設有地爐,是用來煙熱室內避免潮濕防蟲,預防竹屋結構腐朽。牆壁外圍的浮雕都是許多志工將自己喜歡的圖像完成,展現多位青年創作藝術品,青蛙、蛇、貓、音符、鯨魚、蝸牛等意象,別具一格,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屋,值得您來觀賞。
不用水沖的廁所:
回收廢木板搭建而成的男女廁所,不用水沖,使用木屑、稻殼作為覆蓋物除臭、除異味,完全沒有味道,讓微生物自然發酵及分解,再度讓排泄物回歸大地,當蔬果的養分,同時節省水資源,一舉多得。
圖說:靠盤如堅石樟樹倚勢打造戶外教學的涼亭屋
獨特竹涼亭:
利用蒼勁蓊鬱樟樹為基礎,防腐孟宗竹當立柱,屋頂用浪板、桂竹搭建的竹涼亭,也是請老師設計教學,由各地前來的志工協力搭建而成。亭內有用紅泥土、糯米、水、砂糖製作的環爐灶、龍貓麵包窯,撿樹枝來炊食、烤麵包、披薩,灰燼再還原土地,透過環保循環教育,讓學員體驗農村樂。
圖說:紅泥土、糯米、水、糖混合打造的環保古早灶和龍貓窯
永續發展食農教育
理事長楊曜聰認為,獨特的食農教育園區要讓都市或鄉下小孩激起不同的思維,不只重視食安問題,認識植物而已,更要推廣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愛惜水資源,重視環保與友善土地,人類生存永續發展的思想觀念。
揚善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