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醫大附醫臂叢神經重建術,協助上肢癱瘓病人,有機會振臂重生。
臂叢神經重建把握受傷3至6個月黃金治療期
中國附醫骨科部手外科暨顯微肢體重建科主任邱詠証表示,臂神經叢組成,主要由四條頸椎及一條胸椎神經根組成。這五條神經根,經過複雜的神經網絡交錯組合後,最終形成五大終末神經分支,負責支配上肢的所有功能及感覺。在台灣,臂叢神經損傷曾被視為醫學界的重大挑戰,讓許多因傷導致上肢功能嚴重受損而失能的病人,陷入生活困境。隨著對神經癒合的基礎研究、神經解剖的深入了解、影像診斷學的進步、神經修復材料的研發及手術方式、復健療程的改良,對於此類損傷,已有較清晰的治療方針。一旦發生臂神經叢損傷,應及早尋求專業醫師評估並制定治療計畫,早期手術治療能獲得更佳效果。
邱詠証【上圖】說,一般病人接受治療後,上肢功能恢復的程度,取決於受傷程度、接受治療的時間及病患年齡,越年輕恢復效果越好,一般超過50歲後,神經修復效果明顯下降。而臂叢神經損傷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神經牽拉傷經過保守治療和 3-6 個月休息後,可恢復正常傳導功能。後兩者神經斷裂、神經撕脫則需要較複雜的神經移植或轉位手術,須及早介入手術治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邱詠証表示,過去這類損傷常被視為難以治癒的重症,病人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隨醫療技術進步,透過顯微手術與個性化復健計畫,有機會重拾健康與正常生活。中國附醫雙管齊下治療,修復神經受傷部分,加上周遭可做神經繞道的盡量引用,甚至肌肉移植補強,透過整合性神經修復,四年多來,協助二十多名上肢癱瘓患者,逐漸恢復。除了35歲凌先生,還有60歲客運司機和20歲大學生,現身說法,振臂展示手術後復健一年以上的成果,鼓勵類似遭遇的患者,別氣餒,把握受傷3至6個月黃金治療期,進行臂叢神經重建手術,逐漸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中醫大附醫復健部副院長莊天佑教授【上圖】指出,成功的 臂叢神經重建術,取決於術前精準診斷,手術醫師整體考量,術中偵測,復健,合法合理新療法,幹細胞療法細胞療法等新醫術,三位見證者在邱詠証主任精湛醫術手術成功,可和常人一樣到健身房做運動,有助於復健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