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高世文骨科醫師:赤腳走路可改善小兒扁平足

【記者陳世旺報導】 小兒扁平足是指兒童足弓發育不全或缺失,導致足底完全或部分接觸地面。大部分兒童在出生時是扁平足,這是因為他們的足弓還未發育完全。隨著年齡的增長,足弓通常會在10歲左右逐漸形成。然而有些兒童的足弓發育不完全,導致持續的扁平足,因此黃金觀察期大約是7至9歲左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高世文鼓勵小孩多運動腳趾頭和腳掌,甚至於赤腳活動,跟著凹凸不平的地勢,除了訓練肌肉和韌帶,也可以增加腳部的穩定度,幫助改善扁平足的機率。

12

圖說:大約一公分的小傷口,將鈦金屬矯正器植入釋放太緊的跟腱

矯正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骨科主治醫師高世文博士指出,小兒扁平足的手術治療,在歐美國家早已行之有年,而且有許多文獻已經顯示其有效性。距下關節限制矯正手術,是個相對簡單的手術方式,只需要在腳踝外側打開一個大約一公分的小傷口,再將鈦金屬矯正器(海柏克,HyProCure)放入即可,有些跟腱太緊的小孩,可能需要在小腿處開個小傷口,來釋放過緊的跟腱,術後會先用半邊的石膏板固定大約兩周,之後,再改成鞋具輔具幫助下,開始訓練站立和正常行走,傷口小恢復迅速,很快就可以回到日常生活的活動。

扁平足類型:

1.柔性扁平足:這種情況在兒童中最為常見,約佔9成比例。站立時足弓消失,而在坐下或腳趾抬起時足弓恢復。大多數柔性扁平足不會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礙。

2.剛性扁平足:相對少見,通常是由骨骼異常、關節融合或其他病理問題引起的。這種類型的扁平足可能伴隨疼痛和功能障礙,需要進行詳細檢查。

扁平足成因:

 小孩子的扁平足,臨床上發現越來越多的趨勢,原因非單一而且可能互相加乘的,大約有下列成因:

  1. 遺傳因素:家族史,使扁平足兒童較容易出現。
  2. 肌肉和韌帶鬆弛:兒童的肌肉和韌帶尚在發育中,可能無法支撐足弓結構。
  3. 肥胖:現在營養過剩,甚至於常常吃垃圾食物,造成體重增加會對足部施加更多壓力,影響足弓的發育。
  4. 後跟腱:太緊,也會影響足部的壓力,加重扁平足。
  1. 運動量:兒童活運動量相對減少,穿鞋相對減少腳部肌力的訓練,反而會促使腳的肌肉和韌帶衰弱,加劇扁平足的情況。33

圖說:術前左右足,後腳跟有明顯的外翻

扁平足常見症狀

  1. 步態異常:走路姿勢不穩或內八字。
  1. 足部疼痛:活動後腳踝、腳底或膝蓋會感到不適或疼痛。
  2. 腳疲勞:站立或行走時間長時感到腳部疲勞。

保守治療和減緩方法

  1. 觀察和監測:許多小兒扁平足會隨著成長自然改善,尤其是在6至10歲之間,足弓可能逐漸形成。
  2. 穿著適當鞋具:選擇具有支撐性和穩定性的鞋子,對腳底給予良好支撐。
  3. 足弓墊或矯形鞋墊:使用專門設計的鞋墊以支撐足弓,減少不適。
  4. 物理治療:透過拉伸和強化腳部肌肉的運動來改善扁平足。
  5. 避免過度運動:減少長時間站立或劇烈運動,以減輕足部壓力。

2058241 0

圖說:術後左右足,後腳跟沒有明顯的外翻

成功個案分享:

九歲多的小學生,常常會不喜歡長期站立或者行走的活動,當然也不耐運動,因為常會有足部痠痛的問題,在與小朋友的爸媽充分討論後,選擇用積極治療的方式手術處理,術前足弓塌陷和後腳跟明顯的外翻。手術矯正後,經過四個月後,由後側觀看足後跟,已經沒有向手術前足跟外翻了,而且內側足弓呈現出來了 每個小孩都是父母心中的寶,想要給小孩接受甚麼樣的治療,的確需要仔細和專科醫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