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貴州行腳系列報導之一                 走訪醉美多彩貴州 爽爽貴陽等你來!!

〈記者張明珠/貴州採訪報導〉貴州簡稱“黔”或“貴”,位於大陸西南地區東南部、雲貴高原東部,轄6個地級市、 3個自治州,共有88個縣(市、區、特區),國土面積17 . 6方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佔全省總面積的55 . 5 % ,有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土家族等17個世居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常駐人口1255萬人,佔全省.占全省總人口的36 . 11%。貴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人民勤勞、少數民族聚集、發展潛力很大的省份,被譽為景色迷人的“大公園”、氣候涼爽的“大空調”、姿源豐富的“大寶庫”、民族團結的“大家庭”和“文化之州、生態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貴州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早在24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活動,有舊石器時代早期的“黔西觀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 桐梓人”,早期智人的“ 水城人” 和盤縣“ 大洞人”,晚期智人的“ ' 興藝人”、普定“ 穿洞人”、桐梓“ 馬鞍山人”、“ 白岩腳洞人”和安龍“ 現音洞人”。春秋以前貴州大部分地區屬於“ 荊楚”的黔中地區,秦朝曾在夜郎地區設郡縣、置官史,公元前28年一前25年郡縣制在今貴州地區最後確立,宋朝開寶年間“貴州”開始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布政使司建立,使貴州成為當時全國13個行省之一。

貴州是大陸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境內有烏蒙山、大婁山、苗岭山、武陵山四大山脈,山地和丘陵佔全省面積的92 . 5%,喀斯特(出露)面積為10 . 9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貴州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大部分地區溫和濕潤,氣候垂直交化明顯,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由於特殊的地理壞境,貴州四季分明、春暖風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氣候十分舒適宜人。

貴州資源豐富,全省能源資源以水能和煤炭為主,具有“ 水火互濟” 的優勢,長於10公里或流域面積大於20 平方公里的河流有984條,煤炭保有儲量500 多億噸,是“ 西電東送”的重點省份.礦產資源分佈相對集中,全省已發現礦產(含亞礦種)128種,其中76種探明了資源儲量,與能源的配位組合良好,具有十分優越的開發條件。全省有野生植物3800多種,野生動物1000多種,藥用植物資源4419種,佔大陸中草藥品種80%,是重要的動植物種源地和中藥材四大產區之一。

貴州旅遊資源富集、分佈廣、頭型多、品位高、保護好,神奇的自然景觀、宜人的氣候條件、濃郁的民族風情、深厚的歷史文化使貴州成為我國西部旅遊熱點。目前,貴州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地荔波、赤水、施秉3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侗族大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國家森林公園22個,國家地質公園9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鎮、村)”17個,國際民族生態博物館4個,優秀旅遊城市7個。貴州探索生態文明之路由來已久,作為地處長江和珠江上游“分水岭”的重要生態屏障地區,從上世紀80 年代就積極探索和踐行“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的持續發展道路,在大陸較早確立“生態立省”戰略,逐步走出了一條破解資源壞境制約難題、使全省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新路子。

責任編輯 張明珠 TEL:0911-857897 (04)23722886
網路社區報:www.u369.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