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台胞朱金財善盡福慧在非洲掘井賑災

【本報訊】朱金財,1995年移民辛巴威開設成衣廠,2006年收看大愛台節目認識慈濟,隔年開始投入、發放。此後,朱金財在當地貧窮社區供食,在遇到霍亂與缺水問題時,前往需要的社區定期供水、提供淨水器,後來更為他們鑿井。

    在通膨嚴重的辛巴威,許多小孩別說上學、文具、吃飯有問題,甚至校園裡還有頭蝨白癬問題,朱金財帶領本土志工,在辛巴威許多學校發放衣物、文具、供餐,也自拿起剃頭刀為患白癬的學生理髮、施藥。之後更為一所以低學費辦校的自由小學搭建簡易教室,讓孩童不用再破爛帳棚下、樹下上課,有了簡易教室,孩童再也不用望著掛在樹上的黑板,或拿著黑板上課了。

    2019年3月熱帶氣旋伊代(Idai)侵襲東非。在辛巴威,河水暴漲沖斷橋樑、土石流淹沒村莊,倖存者光著腳踩著臨時搭建的簡易木橋,回到村子裡找失蹤的親人,其中奇馬尼馬尼縣(Chimanimani)超過九成被毀。

    朱金財與本土志工得知重災區的主要道路、橋梁中斷,知道災區食物、飲水的需求,風雨稍歇後,滿載一車麵包、淨水劑,繞道前往重災區。平時5小時可到達的奇馬尼馬尼縣,災後繞路花了10幾小時車程。途中蜿蜒崎嶇、路況泥濘幾度受阻,朱金財與志工們夜間露宿在無水電的軍方基地,就是希望趕快進到災區救災、勘災。

    志工安撫著驚惶的村民,了解他們未來的需求。倖存村民向慈濟志工表示:「儘管找到的是遺體,讓他們入土為安,我才能得到一點慰藉。」

    知道災區的需求後,繼續後續發放的工作。但,在外匯短缺、經濟凋敝採購賑災物資,平時在城市要加油至少得排隊四小時以上,何況是災後,運載物資的汽油,更是珍貴。

    為賑災奔走的朱金財一度哽咽:「慈濟人到災區現場看到的,那種感受不一樣,受災居民真的非常需要幫助。」「這一陣子最長等過六、七個小時,有加到油還好,好幾次等了幾小時,就要輪到我,他們卻說沒有油了!沒有汽油,就去不了災區……」

落下男兒淚,朱金財繼續往善之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