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中榮醫師打扮小丑!歡樂帶給病童

【記者陳世旺報導】「小丑!小丑來了~」紅鼻子的小丑醫生在走廊上遊行,醫院裡的小朋友都歡欣鼓舞地蜂擁而上。他們運用表演專業配合醫院的醫療照護,所到之處都變成了遊樂場。臺中榮總秉持著推動全人照顧的醫療理念下,結合 惠康社會福利基金會,將「紅鼻子醫生計畫」引進兒童病房,即日起的每周三下午都會來到中榮兒童病房,讓受過專業表演訓練的小丑醫生,用生動活潑的「醫病互動」改變兒童對醫院的負面觀感,暫時忘卻病痛。而逗趣的互動不僅僅是對病童,小丑醫生也不忘為辛勞的醫護人員帶來歡笑。

                                     紅鼻子小丑醫生來查房囉! 歡樂旋風席捲中榮

「我可以跟你做朋友嗎?」小丑醫生操弄著可愛的長頸鹿偶詢問著3歲的諺諺。

諺諺好奇的摸著長頸鹿的鼻子點點頭。諺諺1歲時因先天性腎衰竭入院,現每天需進行4至6次的洗腎,幾乎以院為家。現在開心的跟長頸鹿與紅鼻子醫生們揮揮手,相約下周見。

5歲的小倩,去年初因惡性腦瘤入院,手術後開始進行化療。看到了逗趣的紅鼻子醫生還點唱了最流行的妖怪手錶舞。一旁的外婆拉著倩茹的手一同互動著。

小丑醫生每次2人一組,先在整層樓演奏樂器遊行,孩子們就會注意到小丑們來了。然後小丑們會依護理人員告知各病童的情況,選擇不同方式表演方式,逐床表演約5~10分鐘。虛弱的就唱歌或演奏樂器、活潑的則玩吹泡泡或手偶等表演,更有意猶未盡的病童們推著點滴架跟在小丑醫生後面一起「查房」。看見正因打針而大哭的小妹妹,便立刻以長頸鹿偶探頭與小妹妹說話,讓小妹妹頓時止住了哭泣。

促成此次合作的臺中榮總師資培科陳昭惠主任表示,當初偶然在一次會議中認識小丑醫師,很認同他們的理念,就也想引進臺中榮總,醫學中心有許多重症的孩子們,時常出入醫院,希望能讓住院的孩子們有更溫暖友善的醫療環境。

「紅鼻子醫生計畫」是沙丁龐客劇團藝術總監馬照琪由法國移植來臺的計畫,在法國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馬照琪於103年遠赴法國微笑醫生組織接受培訓,成為亞洲第一個受認證的小丑醫生。104年紅鼻子醫生計畫在臺灣正式啟動,經過多方推廣理念、招募培訓本土小丑醫生、開始於北部兒童醫院演出,現已有10名經過完善訓練的小丑醫生。今年特地前進中部地區,希望能為更多病童帶來歡樂。

馬照琪表示,每次紅鼻子醫生到病房表演之前,都會先到護理站了解每個小朋友的狀況,舉凡性別年齡、病況細節都會先搞清楚。「例如某個小朋友如果剛剛打完麻藥,精神比較昏沉、視線比較模糊,那麼我們就會採用音樂為主、比較輕柔而不喧鬧刺激的表演。這點非常重要!我們的表演型態都會依據每個小朋友量身處理。」

每一位進入到醫療體系演出的小丑醫生演員都必須接受嚴格且專業訓練。訓練內容包含長達半年的藝術培訓、理論訓練,另外還要研習各項醫學與疾病的知識,並且與醫院醫生相同需要接受足夠時數的實習,在通過考核後方能正式成為小丑醫生,進入醫院演出。藝術課程部分,除了小丑課外,肢體訓練、即興、面具、操偶...等等。

揚善採訪專線0980-65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