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中風帶給個人、家庭、社會很大的損失,心房顫動容易發生血栓,是造成中風的源頭,政府從105年11月開始健保給付左心房封堵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系副系主任羅秉漢醫師認為高危險群接受左心耳封堵術,來預防中風是新的選擇。
心房顫動患者血栓機率是常人5倍
羅秉漢醫師表示:「左心耳封堵術傷口小、不需要開胸、成功率高達95%以上,可有效降低中風風險。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年齡越大,發生的機會越高。台灣估計約有1%的人患有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發生時,因為心房的血液流動不順暢,所以容易形成血栓。根據統計,房顫患者發生血栓的機會是常人的5倍。
左心耳封堵術從源頭解決房顫患者的中風威脅
此項新技術引進中國附醫以來,已經有9位患者接受左心耳封堵術,成功率高達95%以上沒有併發症,出院45天以後可有效減緩服用藥物,可達到預防中風效果,開放健保給付,算是心臟血管疾病患者的福音。
抗凝血藥物顧忌多!
根據”房顫血栓風險評估表”的評分,超過2分的患者就應該終身接受抗凝血藥物的治療,以降低中風的風險。但是服用抗凝藥物有諸多的顧忌,受傷時不易止血;易與食物或是其他藥物的交互影響;接受拔牙或是其他手術前必須先停藥數天、等待凝血機能復原等等。抗凝藥物也會增加內出血或是腦出血的風險。
左心耳封堵術是預防中風新選擇
羅秉漢醫師【下圖左】指出:對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而言,其百分之90的血栓都生成於左心耳之內。因此如果能將左心耳的開口封住,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這類病患日後發生血栓栓塞的風險。在歷經近15年和多個大型的臨床研究證明,左心耳封堵器可以安全地植入,惟並證實左心耳封堵術是房顫患者預防中風的新選擇。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在去年審查通過,左心耳封堵器可以取代長期的抗凝血藥物,做為預防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發生中風的治療手段。
揚善採訪專線:0980-65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