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肚子餓了就感覺胃嘈嘈!吃多又會腹脹,常打嗝,胃酸伴隨慢性咳嗽,咽喉有異物感,可能罹患胃食道逆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李艾玲認為中醫藥調理再配合按摩手部內關、手三里、耳穴等穴位,同時注意飲食,就可改善胃食道逆流。
典型症狀:胃酸過多上逆、胃灼熱感、打嗝
最近一名37歲職業婦女,因乾咳一個月,夜咳導致睡眠品質不佳,誤以為是感冒引起咳嗽,治療未見改善,來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部就診。經過李艾玲醫師診察為胃食道逆流引起咳嗽症狀。服中藥一週後,不但咳嗽頻率大幅下降,胸悶與灼熱感隨之改善,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理,胃脹胃酸不再發作,逐漸減藥停服。 非典型症狀:咽喉異物感、口臭、咳嗽、氣喘
李艾玲中西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患者常有胃部灼熱悶痛、胸悶緊、胸口灼熱(俗稱火燒心)、泛酸等症狀。此類患者常在飢餓時會胃痛,吃點東西可稍稍緩解胃痛,但吃太多又腹脹,接著就有酸水或食物殘渣上逆到口腔。長期下來,產生咽喉至食道有異物感,引起咳嗽、聲音沙啞,甚至出現口臭、蛀牙、吞嚥困難、氣喘的情況。
中藥調理並按摩內關穴、手三里、耳穴等穴位
端午節到來,胃食道逆流患者宜少量進食粽子,節氣也進入濕熱夏季,更不宜喝冷飲,最好喝煮熟的燕麥茶,最好是37度C溫茶,比較適合體內消化脢運作 李艾玲醫師建議服用中藥外,日常保養也有助於改善病情。加以按摩內關穴、手三里、耳穴等穴位,避開容易引發胃酸的食物和甜食,減量進食,勿暴飲暴食,慢嚼細嚥,不吃宵夜,減重,入睡時墊高枕頭10度到15度,都有助於防止胃食道逆流復發。
注重腸胃氣機流轉才能治本
李艾玲醫師說,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除了使用具有制酸效果的中藥外,更注重整體腸胃氣機流轉是否正常。中醫治療從三方面著手: 1.清除阻礙氣機的濕熱、痰飲等病理產物。 因為飲食或天候濕熱造成胃酸、胃悶痛、食欲下降,常用甘露消毒丹。 2.調整腸胃的蠕動與吸收功能。 胃酸若伴有腹脹、大便軟,宜以健脾消導的香砂六君子湯、保和丸治療。 3.修復腸胃黏膜同時補虛。 長期胃酸排空不良傷及胃黏膜,部分患者還有賁門鬆弛的問題,可用甘露 飲、黃耆等有助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