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張恒鴻醫師曾長期投入中醫藥對慢性B型肝炎之療效評估,近年來開設免疫風濕疾病中西醫聯合門診,貢獻專業,付出愛心與耐心,有助於提升醫療水準,嘉惠病患;今年榮獲台中市「醫療貢獻獎」,醫師節前夕接受台中市長林佳鈴表揚。

「醫師節」將屆,台中市長林佳龍6日在市政會議頒獎表揚獲獎的10位醫師,同時感謝醫師們長年來對市民健康的守護,並熱心參與各項公共衛生政策,提高台中市醫療品質與優質的服務,進一步保障民眾的醫療權益,讓病友的家人安心。。
張恒鴻院長獲獎的傑出貢獻如下:
自1982年起即在台中市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致力於中西醫結合之教學、研究及醫療服務,作育英才近35年,參與國內外十餘種中醫藥相關學術期刊之編輯,並發表學術期刊論文137篇。推動中醫藥國際合作交流,並擔任中藥全球化聯盟總會副會長暨台灣分會會長。目前更配合台中市中醫師公會協助建構中醫參與長期照護居家醫療之模式及作業流程之規劃。
張恒鴻教授配合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在中國醫藥大學成立學生醫院,規劃中醫業師制度,支持中醫師生前往國內外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如:2016彰化大城鄉、澎湖、馬來西亞、四川麻風村…等)為弱勢族群約三千人進行醫療服務。鼓勵青年學子訪談並典藏國內外中醫名家之學術心得與成就,進行傳統學術之在地連結與傳承,為中醫藥培育人才,並善盡大學之社會責任。
張恒鴻醫師倡導中醫學現代化之研究發展,曾與逢甲大學合作,自1982年起分別開展中醫與統計學、中醫與電機工程等相關學門之研討會,中區共計七所大學及九所教學醫院參與,超過十年,其後曾發展出全國性之「中西醫學與醫學工程研討會」,成為多學科、跨領域之交流平台。
二十年來持續在衛福部中醫藥司支持之下,進行中醫診斷輔助儀器之研究發展,推動中醫舌診儀、脈診儀、聞診儀以及各種問卷之臨床應用及作業流程,並推動舌脈診申請健保給付之認證,進一步規劃中醫健康檢查,並將台灣中醫相關科技產業之成果經由國際會議向醫學界交流推廣。
1980年代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中醫藥對慢性B型肝炎之療效評估,開設中西醫合作門診,服務病患數以萬計,並提報中醫藥能減輕炎症、增加血清e抗原轉陰及改善生活品質等功效。近十年來在教學醫院針對免疫風濕疾病開設中西醫聯合門診,並執行乾燥症、紅斑性狼瘡之中醫藥臨床試驗,均有突破性的進展,成果發表於多項國際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