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林聖昌報導】國定古蹟「霧峰林家草厝」為霧峰林家發跡處,台中市政府完成調查研究規劃設計後,與中央合計投入1億2250萬元進行修復,1月5日在臺中市長林佳龍與林家家族宗親及各界貴賓見證下,舉行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在現場土埆上揮毫書寫「起家」為「起家厝」的草厝祝福,預計2019年完工後,將串聯下厝、頂厝、萊園帶狀古蹟群供民眾參觀,帶動地方藝文觀光產業。
霧峰林宅是國定二級古蹟,以「草厝」為中心,包含宮保第、大花廳、將軍府(二房厝)、頤圃、景薰樓、蓉鏡齋、太子樓、萊園等為九大群落。台中市長林佳龍表示,台中自古稱為文化城與霧峰林家有相當大的關係,而草厝是霧峰林家的「起家厝」,林家自此開枝散葉,意義非凡。草厝修復工程不單是林家的資產,亦是全臺重要文化資產,市府希望對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盡一點心力。
林佳龍指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市府對歷史建築、古蹟修復不遺餘力,這次由文化部補助,加上文化局預算共1億2千餘萬,以傳統工法修復林家草厝,期待3年後風華再現。
清代官邸古建築霧峰林宅將峰華再現
據記載,草厝約興建於道光17年(1837年),當時,林家富甲一方,林甲寅命諸子分產、以衍宗族,部分林氏子孫遷至宮保第北側,並興建以茅草覆頂的三合院居住,即為「草厝」併有「起家厝」之稱,以草厝為中心,包含宮保第、大花廳、將軍府(二房厝)、頤圃、景薰樓、蓉鏡齋、太子樓、萊園等為九大群落,是群落中最早興建的宅第。
九二一大地震重創林家宅第,包括草厝在內的各建築群均遭毀損,採分批逐步修復;由於草厝的建築相關資料不多,修復難度高,經多次討論和審議,於2012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2014年委託建築師進行建築物整體修復規劃設計,並向中央爭取同意動支第二期重建工程款經費與臺中市政府預算合計新臺幣1億2,250萬元進行修復,其中,中央經費挹注1億1,025萬元,市府預算為1,225萬元。
在地建材傳統工法依照老照片恢復原貌
規劃設計草厝修復工程的建築師曹羅羿說,草厝有180年歷史,是他做過難度最高的修復案,能做為修復參考的資料僅有林家提供的三張老照片,分別為1900、1906和1931年拍攝,以及台大城鄉所調查研究報告。因歷經屋主修建,三張照片中的草厝形貌各異,加上草厝幾乎沒有現存的建築形貌可供比對參考,考據過程相當困難。
曹羅羿表示,經與林家及主管機關、市府等相關單位討論,決定以1931年的照片為修復藍本,透過比對以往相關調查、人工挖掘、電腦模擬等方式,規劃草厝的修復形貌,包括正身和兩側護龍,將採用霧峰在地黏土混合稻桿,製作蓋屋的土埆,另用在地茅草製作屋頂,也會運用草厝毀損後還餘存下來的木料,其中包含珍貴的肖楠木,以「盡量保留年代痕跡」為原則修復。
負責管理下厝的林家後人林俊明說,草厝對林家意義重大,林家原本在大里,林爽文事件後移居霧峰,草厝即為當時的「起家厝」;林家發展史和臺灣發展史密切相關,未來修復完成後,將於草厝後方興建遊客中心,規劃多媒體室等設施,讓民眾了解臺灣的過去、面對臺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