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秋煌報導)描繪臺中四張犂早期庶民生活的「阿樂走標」繪本書作者劉俐穎,17日起在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展出原畫插圖,系列水彩畫作重現四張犁地方昔日純樸街景、耆老記憶中的童年生活情境,與舊時端午節慶的走標路跑活動,生動寫實的畫面紀錄現代化過程失落的文化環節,喚起在地居民共同的回憶。
素人畫家劉俐穎自幼喜愛繪畫,曾任職出版社插畫及從事建築透視圖繪製,5年前接受臺中市四張犁文化協會邀請創作繪本書以傳承地方文化。
劉俐穎利用2年時間蒐集老照片、訪談地方耆老及整理社區資料,與同伴於103年完成「阿樂走標」繪本書,內容以一位生活在日據時代的小男孩阿樂的視角,敘述走標競賽這段珍貴的歷史。
「走標」為舊時傳統路跑競賽的臺語俗稱,為臺灣中部平埔族群的習俗。平埔男子為打獵及戰鬥技術的精進而練習跑步,在年節重要的儀式中,走標優勝者可獲得一副標旗「布掛旗」,接受族人的道賀,名列前茅者更是女子擇偶及清代官府選擇傳遞公文的優先人選。
臺中市北屯區四張犁老街,昔為彰化和葫蘆墩南來北往古道的交通據點,街上商家小鋪林立,飯館、旅社一應俱全。畫作中呈現自日據時代沿襲的端午節「走標」競賽,賽前即沿街募集豬肉、肥皂、收音機、板凳、枕頭、棉被、青菜及水果等作為獎品,一篇篇圖像鋪陳聯結出近百年前的生活縮影。四張犁文化協會並於近來重新舉辦走標活動,成為地區的重要傳統文化節慶。
「愛在四張犁~走標-劉俐穎創作展」亦展出作者近年來之水彩創作,以及畫家個人收藏的早期生活器物,展期自17日起到4月9日止, 18日上午10時30分開幕式中,作者將分享創作歷程與理念,邀您一起前來交流分享。
採訪專線:0933-54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