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廟內建築好美!典藏文物好多!」苗栗、嘉義在內的中部地區300餘後備幹部,今天下午陸續參觀已經333年歷史的臺中市萬和宮,對於廟內充滿藝術美學的建築及豐盛的典藏文物,讚不絕口說:「太好了!我想再來!」
包括苗栗縣、彰化、南投、雲林及嘉義的中部地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主任、組訓暨發展委員及顧問等幹部,由各地區後備指揮官陪同,從下午1點至3點多分批抵達,獲得董事長蕭清杰暨董監事們熱烈歡迎,香火鼎盛的萬和宮,人聲鼎沸。
蕭董事長利用欣賞萬和宮歌影片時,歡迎遠道而來的貴賓。他說,萬和宮比較重視鄉土文化與藝術教育推動,文風鼎盛,包括宮內及文物館有15件重要文物裝有QR Code導覽,方便參訪貴賓更深入了解。
各地區委顧團,由萬和宮導覽志工,分批接待參觀萬和文化大樓5樓麻芛文化館、創意藝廊、4樓文物館及廟內建築。
「麻芛長得這樣哦!」部份貴賓看到麻芛的標本,覺得新奇;見到早期農業社會當作衛生用品的「屎篦」時,更為好奇,有些說 :「我小時候用過!」第一次見到的,還特別拍照留念。
典藏豐富文物的文物館,更讓貴賓們大開眼界,已經120餘年的花轎及香爐轎,乃至紅柑燈、紅眠床,以及古鐘等,都吸引不少貴賓駐足欣賞。受限時間,有些貴賓似乎意猶未盡說:「太好了!我想再來!」
轉往廟內參觀時,貴賓們不忘以虔誠的心情,向媽祖及列位神尊參香,祈求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媽祖威靈顯赫,貴賓閤家平安。
「萬和宮廟內雕梁畫棟,好像美術館」導覽志工們介紹廟內建築時說,幾乎每一磚瓦、雕梁,都是藝術品,譬如正殿梁柱,當年老祖宗興建時,就考慮到地震的防範;地面磚塊呈現的「人」「丁」意相,代表「人丁興旺」,貴賓聚精會神聆聽。
「貴賓們知道萬和宮的十八羅漢神像,為什麼有36尊嗎?」導覽的楊素珠、張秀滿、張華芸,主動為貴賓們解謎,原來是民國70年間18羅漢被偷,廟方重新雕塑,72年間失竊的神像失而得,新舊並列,形成舊羅漢住樓下,新羅漢居樓上的有趣現象。
一些眼尖的貴賓發現:「萬和宮的媽祖神像為什麼特別多?」立即獲得釋疑,這是由於萬和宮有字姓戲,以及老二媽每三年回西屯省親遶境,每字姓及各里恭塑一尊,平時奉祀在廟內。
每一地區貴賓參觀行程,大約一個小時,來去匆匆,但已經感受到萬和宮的盛情,以及濃厚的人文特色,認為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