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溪頭米堤大飯店、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舉辦的第五屆亞太青少年人權高峰會於南投盛大開幕,本屆中國醫藥大學特別結合於校內舉辦國際人權交流,邀請來自泰國、印度、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日本以及台灣的青年人權大使齊聚一堂,探討國際人權議題。現場有上百位中國醫藥的學生踴躍參與,場面相當熱鬧。
中國醫藥大學國際事務長楊良友博士特別為此活動開場,值得一提的是,歷屆人權大使中,有不少都是中國醫藥大學的學生。其中醫學系五年級的廖健宏更於去年遠赴紐約聯合國,獲頒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的人權英雄講座,為國爭光。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專門委員黃瀞儀致詞時表示,人權教育非常重要,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人對環境的尊重,也非常重要。人權促進會榮譽理事長暨溪頭米堤大飯店總經理李麗裕指出,社會上有些人是忽略人權的,不懂得尊重他人;他要舉辦更多公益活動,持續讓更多人知道,提升對人權的重視。
馬來西亞的人權大使林秉嫻(Iryn)表示,她用行動去展現人權的價值;並呼籲每個人也應該多對社會付出,就像「蝴蝶效應」一樣,每次付出都會有好的影響,社會就會變得更和諧。來自泰國的人權大使Natcha Tangkwawu提到,剛到台灣念書時,發現台灣人對於泰勞是會有歧視的行為,希望有更多人可以重視人人平等的權利。除此之外,活動中來自尼泊爾、印度的大使也提及近期浮上國際矚目的種姓制度問題。
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會長Dr. Mary Shuttleworth語重心長表示,世界人權宣言第29條:「責任與義務」是最重要的一條。人權30條好比一個腳踏車的車輪輪線,責任就是車輪的輪心。少了它,車輪就無法運轉。要有人權和自由,必須願負起相對的責任與義務,才會有真正的人權。
此次國際交流活動,打開同學們的國際觀及對人權的認識。莊姓同學表示,對於「人權」有更深刻的了解,往後要身體力行的去關心、認識、實踐它。牙醫系的林同學則說,「看到了各個不同國家的大使,它們都是優秀的青年,讓我內心相當彭湃,不禁也想成為一名人權英雄。」楊同學表示,「學會如何尊重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並瞭解『人權』的真諦,決定將來要像這些不同國家的代表們學習,為博愛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