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發掘身邊的小小天才 高市辦講座鼓勵父母多關心過動孩童

為了讓更多家長能更加認識過動孩童,日前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結合學校單位、民間團體假高雄山達基教會舉辦「現代愛因斯坦去哪了?」,邀請教育專家、知名藥師提供公益講座,鼓勵親師多關心身邊的好動寶貝,因為未來他們可能都是了不起的發明家、天才。

 

主辦單位中華公民人權協會指出,「發明家」愛迪生、「物理天才」愛因斯坦、「飛魚」菲爾普斯,這些人的共通點就是學齡時期都是極為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符合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缺失症)診斷的偉人。而在非藥物治療的幫助下,透過適性的發展,日後都締造了人類偉大的成就。

 

依據台灣兒童精神醫學會統計資料,台灣約有5%-7%的學齡兒童可能符合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缺失症)的診斷,然而過動成因非常多元,不論是醫療或是環境、重金屬、學習成就等,都有可能產生孩子有過動現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團隊就曾提出一項研究指出,針對過動兒透過一系列運動,可幫助過動兒抑制衝動能力,並提升專注力,孩童的衝動行為獲改善,提升了孩童的自信心。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則提出一項研究數據,顯示過動兒的有機磷農藥暴露量普遍較高。

 

耕耘特殊教育超過四十年、輔導過超過二十萬名有學習障礙、過動症、自閉症兒童的美國林肯大學教育博士劉弘白指出,孩子學不會,是引起ADHD的一大導因。劉博士表示,應該尊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找出孩子行為出問題的個別導因,個別調適,才能找出最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

 

衛福部藥物濫用講師陳宜姍藥師則指出,現行幫助過動孩童的方式一般都以藥物治療為主,不過據藥物仿單說明目前該病成因並未明確,且該類藥物有成癮濫用的隱藏風險。鼓勵家長可以先了解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妥善與醫師評估後再決定是否投以藥物治療。另外她也分享透過飲食的控制(少吃添加人工色素的食品、多吃蛋白質、水果等攝取大量營養)、充足的睡眠(孩童一般至少要8-9小時睡眠,有的則需要12小時的睡眠)或透過醫師做完整的生理檢查,找出隱藏的生理疾病等,排除導致孩童坐不住、無法專心的因素,再輔以大量的關愛與協助,讓孩子選擇興趣發揮,才能讓孩子在發育的黃金時期有更完善、健康的成長,培育未來的愛迪生、愛因斯坦。